第558章 饭稻羹鱼(2 / 2)

庆忌这才恍然大悟。

难怪这么难吃,原来是这个时代的猪肉!

在很早以前,华夏人就懂得驯养“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牲获得肉食,但不同的肉食在食物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地位。

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

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其意思是周天子可以吃祭祀天地的食物,包括牛肉、羊肉和猪肉。

诸侯可以吃牛肉,卿可以吃羊肉。

大夫可以吃猪肉,士则吃鱼肉,庶民只能吃菜。

当然,这个时候,早已经礼崩乐坏,诸侯也好,士大夫也罢,都已经不再坚守餐桌上的“礼仪”。

牛肉也不是不能吃,只有你出的起钱,在农耕已经高度发达的吴国,还是能吃的。

不犯法!

但,即便是作为一国之君的庆忌,一年到头,都不一定能吃上几回牛肉。

庆忌也不提倡国人吃牛肉。

因为作为一个农耕文明,耕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吴国,杀牛是一种罪过。

除非是老死,或者意外死亡的牛,不然不能杀,否则就是在犯法,要被判刑的。

这样以分封等级定食物自周朝始,其中不难发现,猪肉的地位是比不上牛羊肉的。

牛羊肉以其稀缺和美味,成为顶尖贵族的专属享受,猪肉凭借肉食属性,也占据了底层贵族的餐桌。

不过,真正吃猪肉的贵族,其实少之又少。

正如苏东坡有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道尽了猪肉的地位。

原因何在?

首先是畜牧数量的限制。猪的饲养不成规模,与黄土高原畜牧地带的大规模养羊无法同日而语。

而吴国有渔猎,国人大多吃的是海鲜鱼肉。

其次是养殖与阉割技术的落后。

养猪是需要阉割的,称之为“劁猪”,其原理是通过去势改变猪的性格和肉质,便于饲养,增加养殖价值。

未去势的猪不光是长肉慢,而且肉质粗,肉味差,有股腥臭味,令人难以接受。

在养殖与阉割技术不发达的时代,猪肉自然无法令贵族满意。

总的来说,现在的猪肉还是难登大雅之堂。

“大王,这生蚝的味道不错,大王可以品尝一下。”

坐在庆忌身边的孙俪夫人夹起了一块生蚝肉,放在了庆忌的碗里,嫣然一笑道。

生蚝,也就是牡蛎,其实庆忌是吃过的。

在一些生活习惯上,吴人与越人基本上相近。

如“喜食蛤贝”!

越族中有许多支系都有喜食“蚌、蛇、鱼、鳖、蛤“腥味之物等习俗。

这些都是生活在沿海越人的餐中天然美食,把虫蛇蚌蛤视为上肴。

《史记·货殖列传》中对南方越人的饮食方式进行了精辟概括: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东南之人食水产,鱼、鳖、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臊也。

贝壳类动物和蛇一样,在中原人心目中均为“不洁”的象征。

其实这是古代南北居住环境、食物供应链以及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个族群的饮食习俗,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与食物链供应分不开的,这些贝壳之类动物,现代的名词叫“海鲜”……

最新小说: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崇祯本纪 大明铁血首辅 抗日之大国崛起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争雄十六国 大清要完 我不是袁术 隋朝的棋局 三国:我真的只想找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