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文学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话事人 > 第701章 保留节目

第701章 保留节目(2 / 2)

最后周应秋发言说:“九元公曾言,每每他不在京师时,清流势力总要小小的反弹一下,然后等他回京来收拾局面。

这虽然是戏言,但也是对我们的批评,我们必须要将这个批评牢记在心。

如今九元公又不在京师,而偏偏又遇到京察大事,我们一定要坚决守住阵地,牢牢的将对家压制住!”

有人提醒说:“先不用说京察了,当前最要紧的是吏部尚书人选之事!”

周应秋回应道:“这其实是一回事,是同一个战役的不同阶段!

据内应来报,清流党人这次的计划是,让左都御史孙丕扬破例迁为吏部尚书,同时让户部左侍郎孙鑨升为左都御史,以达到同时掌握天官和总宪的布局!”

当即有人骂骂咧咧,“又是这两个嘉靖三十五年的老家伙!”

当今朝廷中,除了久病卧床的天官王世贞,就这两个人的科名最早资历最老。

似乎无论是什么官职,这俩人都能跳出来争,而且优先度还不低,至少能恶心一下林党。

周应秋继续说:“内应还透露了清流势力的策略!这次他们可能尽力避免廷推,力争请求天子直接直接钦点内降!”

其余众人无语,这到底是个啥内应?如此机密的事情都能知道?听起来在清流势力中地位不低啊。

但是这内应目前只与周应秋单线联系,别人再好奇也无从得知,碍于保密守则又不能询问。

还有,清流党人现在这么怂了吗?连廷推都想避免了?

虽说吏部尚书和内阁大学士一样特殊,可以经由廷推也可以由天子钦点,主要看天子的想法。

但清流党人现在就这么害怕廷推么?难不成被近些年的几次关键性廷推给伤到了?

又有人主动问:“那我们又该如何去做?”

周应秋答道:“我们先推举南京吏部尚书王弘诲!”

众人对这个名字很陌生,而且感觉很莫名其妙。

虽然从南京选拔尚书也是一种正常操作,但这个王弘诲也不是什么自己人,怎么突然就要推举这么一个人?

周应秋强调说:“关于此事,我与首辅等高层人物都打过招呼,暂时不便透露更多。

请诸君相信,这次最后的胜利一定是我们的,一定要让出征在外的林九元放心!”

而后又过一日,朝鲜国正使尹卓然为咸兴本宫被焚毁之事上表文,叩请皇帝做主。

同日,尹正使又哭于长安右门之外,让百官为之动容。

而后就仿佛拉开了新一轮斗争的序幕,有言官上疏弹劾林泰来不顾他人宗庙,并且在朝廷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礼法科普。

有人弹劾林泰来,就必然有人为林泰来辩护,声称兵凶战危险,出现兵火实属正常,不宜为此苛责。

与此同时,又有言官上疏言及吏部尚书王世贞多病,要求王天官辞职,朝廷更换吏部尚书。

这些场面不由得让很多朝廷官员感慨,也不知为何,近些年来每每到年底,朝廷就十分热闹,似乎年终大乱斗成了保留节目。

虽然没有去年同时更换三个阁老来得刺激,但围绕一个吏部尚书争斗也算是小有看头了,更何况这还是明年京察的前哨战。

对于这些奏疏,万历皇帝也拿不出什么具体看法,暂时留中不发继续观望。

其实只要不是大臣上疏闹国本或者批评皇帝,万历皇帝的态度往往还是比较温和的。

而后很多大臣将这种留中视为“鼓励”,又引发了新一轮的上疏。

在这轮上疏里,不只是谈论王天官自身问题,而且开始就下一任吏部尚书人选开始进谏了。

此时朝廷里又有一种声音很突出,那就是请求皇帝乾纲独断,破例迁左都御史孙丕扬为吏部天官。

不得不说,这个请求其实还是让万历皇帝非常心动的,成功引起发了皇帝的注意。

只要有可能,皇帝当然更愿意内旨钦点大臣人选,展现出君主绝对权威。

只是碍于政治环境里的各种限制,这种想法往往难以具体施行。

比如钦点之后经常会遭到外朝大臣的强烈反对,固然可以凭借君权强行压制下去,但过程也会太过于闹心,让皇帝感到不划算。

或者说,现在没有大臣值得皇帝这样不惜代价力挺。

所以想要真正达到“乾纲独断”的境界,非常考验皇帝的政治手腕,嘉靖皇帝就拥有这种能力,但也是通过十几年大礼议慢慢实现的集权。

而万历皇帝显然不具备这种权术水平,也没有这种连续十几年进行布局的耐心。

万历皇帝所有关于耐性方面天赋,大概都点在“赌气”上面了。

虽然万历皇帝很崇拜爷爷嘉靖,但他和爷爷的区别可能就在于,嘉靖皇帝能坚持维持一个思路进行一二十年的运营,最终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而万历皇帝只会连续赌气一二十年,无能狂怒之余间歇性的抽风作一下子。

在林泰来眼里,属于又菜又爱玩,还经常玩不起。

历史上万历皇帝一开始只是闹国本,然后借机赌气不上朝,算是玩不起了。

等闹十几年被逼立了长子后,大臣以为皇帝能消停时,结果又开始突破想象的更加摆烂。

竟然能连续十几年对官员任命也留中不发,满朝官职往往缺着一大半,内阁也动辄只有一个人办事,让朝廷动不动接近于瘫痪。

其实这样对体制的破坏非常大,严重动摇了大明朝廷的威望和运行机制。

或许万历皇帝很多方面都可以洗白,但在破坏体制方面,真是没得洗。

可以说,大明皇权的“神圣性”,就是嘉靖和万历爷孙两个通过不同方式破坏掉的。

话说回来,这次本来万历皇帝对外朝“狗咬狗”兴趣不大,但是有声音请求“乾纲独断”时,就引起了万历皇帝浓厚的兴趣。

甚至还想的有点多——这是不是一个好兆头?这是不是一种政治暗示,有一些大臣想着“投靠”自己了?

能不能以此为契机,让大臣开始习惯于乾纲独断?

如果大臣习惯了乾纲独断,那么以后再说起国本之事时,自己这皇帝是不是就能一言而决了?

想到这里时,万历皇帝决定,用一种更积极的姿态,插手这次吏部尚书之争。

最新小说: 大清要完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抗日之大国崛起 三国:我真的只想找死啊 崇祯本纪 大明铁血首辅 隋朝的棋局 争雄十六国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我不是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