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掉就跑掉了呗,肉烂在锅里,只要别跑出云南就行。”朱桢却不以为意的笑道。
“哈哈也是,就当帮王爷移民了。”大户们也很看得开,当有了更高的追求,人就不会锱铢必较了。
“你们可以跟雇工签订合同,他们要是眼红,几年期满后可以落户留下来嘛,你们再招一批就是,反正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不过朱桢还是给他们支招道:
“这边官府所有的政策优惠,都是以落户为前提的。你们带他们来了,先到官府报备一下,他们没恢复自由身不能落户,不就得了?不过官府只保护最长三年的契约,三年一过人家就可以落户了。”
这也算是在官府、百姓和商人间,达成一个相对都能接受的平衡了。不过这就要求大户们年年往云南招人……但这不正是朱桢想看到的吗?
“王爷要多少粮食?”顾元臣问道。
“当然是多多益善了。之前户部所奏滇盐法是输米两石,给一小引盐引。被本王驳回了。最终定为输米一石给一引盐引。”
“这么优厚的么?”众大户不禁欢呼起来。《开中条例》规定,按照路途远近,输米五石到一石,给一盐引,也就是一百二十斤。朱桢给他们的,确实是最优惠的条件了……
当然,盐引只是购销运输食盐的凭证,购盐时还得用钱买。但盐引本身就是珍贵的有价证券,因为没这玩意儿,你卖的盐就是私盐,被抓住是要砍头的。
所以王爷订的这个价,实在是太良心了。
要知道,往甘肃输米两石,才能换一引淮盐盐引。而滇盐的价格,是淮盐的两倍……
“那还不得把盐课司挤爆了?”众大户说着又替王爷担心道:“就怕王爷到时候给不出那么多盐。”
“放心吧。不用担心我给不起盐。我告诉你们,铜矿也好,井盐也罢,蒙古人连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都没开采出来。我们完全可以达成千百倍的规模,就是全大明都吃云南的盐,用云南的铜,都吃不完用不完!”朱桢却石破天惊道。
“真的啊?”大户们对王爷的话,自然深信不疑,不禁喜不自胜道:“那还真得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当然了。到时候让你们跟海上贸易二选一,怕是伱们都会选云南。”
“是是是。”狗大户点头不迭。海上贸易有风险,而这个垄断了,能一代代吃到天荒地老,换了谁不稀罕?
“我跟云南盐课司说好了,到时候你们开矿他们监督。”朱桢接着沉声道:“井盐不像是海盐那么好取,要打很深的井汲取卤水,技术含量高,劳动密集,云南尤其如此。所以滇盐才会那么贵,因为它难搞。但也正因为难搞,本王才能说服父皇,交让你们来负责开采。”
朱桢知道,要是交给官府来取卤制盐,最后的生产规模肯定很小,很难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很正常,大明所有盐铁铜矿,但凡官营的统统拉稀,最后都是私营的一统天下。
所以还是要商人来。
“我唯一的条件,就是要从内地雇人!商人也要有大局观,要记住云南的汉人多多益善。因为有人才有地啊。云南的汉人太少的话,就算我们这代人丢不了,后代也会丢了的。
“王爷放心吧,我们记住了,一定想方设法往这边移民!”狗大户们重重点头,纷纷表起了决心。
“嗯,这段时间,我派人陪着你们,先考察考察各地的盐矿,也可以顺便考察下,哪里适合商屯。”朱桢最后道。
“是。”大户们齐声应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