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宇钟出去跟人开会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讨论跳起来剧场的事情。
对于这个新鲜玩意,就跟当时陆严河弄周播、弄情景喜剧、又弄边拍边播一样,都让行业内大感疑惑。“还得是年轻人来玩啊,时不时就有新东西出来。”
“什么新东西啊,不就是集数越来越少吗?现在好了,直接搞出一个两集剧,还不如直接去电影院上映呢,这还是电视剧吗?”
“瞧你这话说的,两集剧就不能是剧了啊?小陆这么搞挺好,弄出一个新鲜玩意来,也许能够带来不一样的创作。”
“你看过《跳起来》那个杂志上的没有?要么是一些青春幻想,要么是暗恋告白,要么就是悬疑推理,全都是一些年轻人爱看的东西,一点也不现实主义。”
“什么才是现实主义呢?非要苦大仇深才是现实主义吗?”马上有人反驳,“好歹现在还有这么一本杂志,不断发掘新的作者在创作短篇,有了不一样的ip内容。”
“陆严河做这个剧场,对影视行业的意义还用多说吗?我听说他们现在这个剧场,签了不少新人导演和新人演员来做。”
“说得这么好听,其实都是岳湖台和北极光自己要签的新人,早就要培养的人,拿这个练手呢。”
“不管这些人是不是都是签约的新人,这个剧场带来了新的东西、新的风向,这怎么都不是坏事吧?”
听着身边这些人的闲聊和争论,作为陆严河的老师,罗宇钟什么都没说。
这个时候他就不去插嘴了。
跳起来剧场引起的争议,其实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因为出现任何一个新鲜玩意,都必然伴随着一些“保守派”的质疑和反对。
罗宇钟很欣赏陆严河和陈思琦这两个年轻人的一点,就在于他们从来不会只说不做,非常敢做。
他们两个人都是行动派,敢冒险,敢尝试。
陈思琦做那个青葱计划,失败了,被很多人嘲笑。她没有因此受到打击,不敢再尝试新的东西,转头就开始做跳起来剧场。
陆严河拍文艺片,拍情景喜剧,自己做编剧,又跟京台分分合合。每一次转型尝试,都引来争议一片,最后又靠着亮瞎眼的成绩让所有bb的人闭嘴。
关于这两个人想要做的事情,罗宇钟根本不想参与到在场的讨论中去。
“罗导,对于这个跳起来剧场,你怎么看?”
“罗导,你不要因为陆严河是你的学生就偏袒啊。”
“这个跳起来剧场会对我们现在的拍摄模式产生影响吗?”
大家七嘴八舌。
“我不知道。”罗宇钟的回答却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一个新鲜事物嘛,有可能成功,就像《老友记》一样,带动我们情景喜剧的重新复苏,也有可能失败,就像青葱计划一样。但对于年轻人想要做新东西的想法,无论它最后成不成功,我肯定都是支持的,我们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行业,必须要不断有新东西出来才行。”
“罗导考不考虑去执导一部跳起来的戏?”
“这个剧场主要是给那些新人导演提供机会的,我这个年纪就不去跟他们抢机会了吧,其实这是我比较认可的一点。新人导演没有经验,要是让他一上来就做一个二三十集的长剧,难度和要求都高,一部只有三两集的短剧,对新人导演也更友好,好上手。有了经验,再去拍长剧,也就心里有数了。”
“我听说这个剧场的戏,也就只有一个星期的拍摄时间,这能保证拍摄质量吗?”
“一个三四万字的剧本,你前期拍摄方案做好了,各部门协调好了,分镜弄清楚了,每天的拍摄任务定好,一个星期的拍摄时间很少吗?”罗宇钟说,“我看过跳起来剧场几个戏的剧本,本身他们选择的故事就不是那种调度很大的高难度戏,从拍摄量来说,一个星期拍完其实绰绰有余。你们不要用常规拍摄的思维来看待这个剧场,定位就不一样,拍摄模式也不一样。”
罗宇钟这种老炮儿其实就很清楚,控制在一个星期之内的拍摄时间到底为什么这么重要。
时间本身也从来不是一部戏拍得好或者不好的决定因素。
要知道,在影史上,很多经典电影其实正式拍摄时间也就十几二十天。
它们的镜头数可比跳起来剧场的戏要多很多。
国内的影视剧,说白了还是在管理运行机制上弱一截,造成了很多的资源浪费和时间消耗。而这一次,跳起来剧场,他们用的是《老友记》的拍摄模式,把所有的排练和筹备都放到前面去,现场就只做拍摄,进一步提高拍摄的效率。
“罗导,那你后面不跟你学生再合作一部戏吗?自从《黄金时代》之后,你们就没有合作过了,陈玲玲导演都要跟他进行第三次合作了。”
“马上就来了,等着瞧吧。”罗宇钟笑着说。
唉,刚忙完,又感冒发烧,本来今天上推荐,想多写一点,实在是脑子晕了,再写也是瞎写,先睡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