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铁路开通之后,展现出了超强的运输能力。
它将关外、口外出产的皮毛、药材运到津门,再从津门出海运往南方乃至世界各地;而南方产得稻米、水果、丝绸、茶叶等,以及西洋商人带来的香水、蔗糖、钟表等,也从津门将运往京城,并从京城输往关外和口外。
两大商品集散地之间物流频繁,创造大量税收的同时,也便利了物产的交流,以及人员的往来。
项南已经开始筹备兴建第二条铁路了,从京城到山海关,如此就可以打通中原和关外的联系。
清朝时期,清廷一直不允许汉人擅自前往关外,只要逮着就是非打即殺。
一则为了避免满人过度汉化。毕竟清朝建立初期,满人总共不到三十万人口,而当时汉人却有七千万。
三十万对七千万,当真是一粒沙子都不如,所以清朝早期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以旗人为先,对汉人采取既拉拢又打压的手段。拉拢的是汉八旗,打压的自然就是普通百姓。
二则关外盛产人参、鹿茸、东珠、皮毛等,这些被清廷视为是自己的财产,不希望汉人染指,所以禁止他们到东北采摘、狩猎、
三则防止汉人与外部势力勾结。当时罗刹国已经在东北蠢蠢欲动,而清朝起家就是借了汉奸之力,自然也怕报应回到自己身上。
但从清军入关到道光年间,不到两百年的时间里,光是齐鲁有记载在案的自然灾害,就多达四千多起,平均一年就有二十多起,可以说百姓过得是苦不堪言。
蒲松龄创作的《聊斋》中就记载了十几次天灾,诸如水灾、旱灾、蝗灾、地震、冰雹等等。
也因此关内人为了活命不得不闯关东。而因为朝廷禁令实在太严,所以当时关内人去关外,才用一个“闯”字。
因为真的是冒着殺头的风险,以闯鬼门关的决心到关外去。
不过项南早就有意废除禁令。
一来,东北空虚,对于防范罗刹国入侵并不利。其实罗刹国侵入东北时,人口只有几千人而已,但就因为清朝不允许人出关,所以导致边境地区人员稀少,所以才让罗刹国不断渗透。
二来,清朝年间,中原人口爆炸性增长。清朝刚建立时,全國只有七千万人口,现在全國人口超过两亿,增长了三倍之巨。
而中原一带土地还是那么多,所以很多人生活非常穷困。英國使者马格尔尼记录的《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一书中,就记录了乾隆盛世的另外一面。
百姓们都异常贫穷,永远处在饥饿的状态,衣不蔽体,就连士兵们也是面黄肌瘦,只有官员们吃得脑满肠肥。而且随处可见被丢弃的弃婴…
由此可见,百姓的生活是很困难的,所以项南愿意给他们一条生路。
这些年来,他已经不断将内地的百姓迁到南洋、西域去。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朝廷的统治,也有利于百姓的生活。
而东北他很快也要出兵打下来。到时候不只西北,整个西伯利亚都是大清的地盘。别说齐鲁人闯关东,就算天下人一起闯关东,也足够容纳得下的。
乾隆二十一年初,造化二厂碱厂终于建成投产。
随着白花花的碱面、氯化铵的生成,标志着这座工厂顺利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