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就是爽到。
在三个等级的纪念章全部颁发完成之后,整个活动的前半段,也就是表彰仪式的部分便结束了。
随后的晚宴在形式上就要灵活自由很多。
当然,宴会肯定不会再这个大会议室里面举行。
所以中间有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留给众人自由安排,以及顺便换地方。
王老毕竟已经算是退下来的,倒也没什么架子,一路上都在询问有关轻重两种第三代战斗机项目的事情。
“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十号工程的第一架原型机大概可以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初之间完成首飞,不过因为涡喷15没有搞,涡扇10也还没什么进度,所以暂时还是只能使用俄制航空动力,当然我们在设计进气道飞发匹配的时候已经考虑过留出余量,未来可以换装尺寸相近的国产动力。”
611所的总工程师薛炽夀在旁边汇报道。
歼8c取得的战果对于他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激励。
实际上从1995年左右开始,十号工程就已经成为空军最为看重的项目,相比过去能获得更多资源,不过也意味着他们绝对不能掉链子。
好在准备装在歼10上的一些子系统,比如雷达和数据总线已经在经过改进之后的歼8c上面得到了验证,也算是给原本预计新技术使用率超过60的十号工程降低了一些风险。
王老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转向另外一边:
“那十一号工程呢?”
这次回答的是之前曾经带着常浩南去参观112厂总装车间的何明:
“按照计划,由112厂负责总装的前两架飞机最晚今年年末就能下线,很多制造过程中的问题,尤其是数字化发图和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在之前就已经解决,所以这方面的效率比一开始的预期更快,不过在生产制造这方面,601所的同志应该是想要和苏霍伊那边的工程师一起对飞机做一些修改,这方面孙总了解的比较多。”
当何明说到这里的时候,常浩南才顺着众人的目光从人群之中发现了不算太起眼的孙琮。
“哦,是这样,我们计划在打通零部件生产线的过程中,对苏27s型飞机的一个工艺方法和一个设计问题进行改进。”
“首先是关于飞机的大尺寸钛合金承力隔框,共青城那边一直是采用先制造两个小尺寸部件,再进行焊接的方式生产的,但这个焊接技术目前做下来的良品率很低,更重要的是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死重,所以我们希望能改为一体化成型。”
“另外,苏27为了跟原来那个n001雷达妥协,在跨音速段有一个性能弱区,本来这一段的宽度其实很窄,影响也不大,但是原来的飞控却一刀切地限制了整个速度段的最大迎角和可用过载,我们准备通过数字电传和集中式飞行计算机实现对可用迎角的精确控制,真正发挥出飞机设计的最大潜力,既不会使飞机和发动机超出安全包线,又能最大限度发挥飞机的机动性…”
孙琮虽然说的都是歼11的问题,但大家对此的态度还是积极的——
问题不会因为你不说就不存在,而现在至少已经有人开始想着解决办法了。
尤其是跟在后面的几名空军飞行员同志。
他们来自王老的老部队空三师,也是全军首个换装苏27sk的单位,对于孙琮所说的这些问题都是深有体会。
只不过眼下的华夏军队还处在有什么用什么的阶段,所以主要还是想着怎么克服困难。
而就在这个时候,另外一个爽朗的声音从一众人身边响了起来:
“军工系统的同志们也不要厚此薄彼嘛,什么时候考虑给海军也添置一些新装备?”
“刘老?”
作为华夏的“航母之父”,刘老对于海军装备建设的贡献,以及对于海军的感情毋庸置疑。
现在看着自己老战友正跟自己的部下欢天喜地展望未来,要说不眼红,那肯定是假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