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于一些像波斯或者老巴这样囊中羞涩的国家来说,华夏的空军装备已经能够让他们实现战斗力的飞越,但眼下毕竟已经是90年代末,米格21哪怕改出花来,也已经不可能入得了真正有钱的金主法眼了。
而要想在更高档次的军火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光靠性价比一条显然是不够的。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像马岛战争的飞鱼导弹那样,打出一个举世瞩目的战果来,不过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而且很多时候就算打出来了也不能公开,就像年初击落那架米格25一样,对于军售宣传并没有什么直接的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之间并未开火的“冷冲突”也可以作为很好的宣传素材。
像这种边境拦截,双方基本上都不会去大肆声张,但武器装备本来也没指望着卖给吃瓜群众,只要能在附近几个国家的高层心里挂上号就足够了。
这里面的信息差相当大。
比如海湾战争之后,虽然苏制装备的名声一落千丈,但实际上受到负面影响最大的是法国…
相比于目前还需要苦思冥想寻求高端突破的空军装备,华夏军工在陆军方面的情况还是要更好一些。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国家靶场。
芮晓亭教授正带着自己课题组的几名核心成员,和同样远道而来的川省航天工业总公司项目团队进行着装备测试之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如果常浩南也在场的话,那么他应该会对不远处停在一片空地上的火箭炮非常熟悉。
正是不到两个月前芮晓亭到他那里完成了设计优化的卫士2。
虽然还用着铁马提供的卫士1同款加长型66轮式底盘,但上面的发射箱已经结结实实地换成了32的方形。
“老张!试验准备的怎么样了?”
芮晓亭把手中的本子合上,交给身边的一名研究生,然后快步来到火箭炮旁边大声询问道。
一个头发半白的工程师从驾驶舱后面的操作室里探出头来:
“别急,正在按照靶场这边给的数据设定诸元,马上就好了!”
张宏银,卫士系列火箭炮的设计师。
一般情况下,常规炮兵武器装备的测试工作会安排在镐京附近的华阴兵器试验中心进行,不过他们这次要试射的武器实在有些特殊。
在离开京城回到金陵之后,芮晓亭又用之前常浩南提供的方法对定向管喝火箭弹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提高长径比并优化弹形,结合刚刚开发出的新型推进剂,把武器系统的极限射程从原计划的约240km直接提高到了350km左右。
而华阴中心距离镐京市区也还不到150km,自然没办法放在那里做测试。
要知道,五年前才进入部队服役的东风11短程弹道导弹,射程也大概就是这个水平罢了。
当然,火箭弹的战斗部装药大概只有正经弹道导弹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对于点目标的杀伤能力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并不是纸面射程差不多就能够取代了。
对于装备序列里本来就有弹道导弹的解放军来说,未来远程火箭炮的主要目标仍然是追求快速反应和面杀伤能力,所以在几个月前进行的装备选型中,川省航天工业总公司的方案最终落败于北方工业集团参考9k58龙卷风设计的竞争对手。
后者虽然射程较短,但精度、火力密度和反应速度都更快,最终获得了装备系统的青睐。
然而在出口市场上,对于那些手头没有弹道导弹的国家来说,射程,就是一切。
因此卫士系列自打第一个型号推出,就获得了诸多国家,尤其是急需远程威慑武器国家的青睐。
而卫士2,更是在设计阶段就已经有了不少意向买家。
就比如此时此刻正站在芮晓亭身后不远处的几个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