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振东这种明目张胆的“敲诈勒索”,柳教授欣然接受,机会难得啊。
高振东的主动出手,让柳教授非常有兴趣,在他看来,这种具体的机械结构,高振东基本上是没有动过手的,在他们这里,高振东差不多都是在大方向上指导。
所以高振东的提议,他马上就答应了,很想看看高总工的实力啊。
而且弹鼓这个事情也不是太影响整个项目的总体进度,他得感谢高振东,没有要求像m249一样同时兼容弹匣和弹链,那玩意实在是既要又要还要的典型,最终效果嘛,呵呵…。
但是他是没想到高振东什么都没找他要,就只要了一个新枪的弹匣口的结构设计图就走了,连教练弹都没要一颗的,也不知道在设计过程中高振东是怎么进行验证的。
三轧厂民兵队:你猜我都有些啥?
他知道高振东肯定能做出来,好不好另说,但是万万没想到高振东手脚这么快,一个月不到就把结果带过来了。
粗看起来,好像和rpd的弹链盒没什么区别,但是一看见外露的发条手柄,柳教授就意识到,这东西不简单,至少相比ppsh41的那个,不简单。
这个外置发条手柄让柳教授马上就明白了高振东的意图,这东西可以把子弹先上上去,但是不上发条,在这种情况下,发条是不受力的,能够有效的防止发条长期受力导致的永久形变等问题。
等到需要用的时候,提前拧几下就把发条上好了,这点儿时间在战斗准备的时候无论如何都是能挤出来的。
这种方式,很好的解决了提前装弹和供弹可靠之间的矛盾。
高振东其实也没干什么特别的,他就是把前世的81配套弹鼓抄了一遍,至于机加工嘛,厂里也不是没有。
有标准答案在那儿,还去费那劲干嘛。
柳教授打开弹鼓,里面的结构粗看起来,是被两层钢板组成的拨弹板或者叫拨弹叉一格一格分开的,与ppsh一条滑道,没有其他固定零件的方式不一样。
看了两眼,看起来仿佛平平无奇,柳教授知道这种东西,不上实枪实弹是什么都确定不了的。
他转头叫自己学生,上弹,打几个弹鼓试试再说。
柳教授的学生接过弹鼓,一上弹就感受到了这东西与ppsh41的不同,这个弹鼓是弹头朝下装的,或者说,能拆开的那一面,是弹底方向。
将几发弹头朝下的装进一个格子里,学生用力摇了摇,很惊喜的发现弹被固定得很好。
他继续装弹,这下子,大家都发现这个结构与ppsh弹鼓的一个不同之处了,前者必须将弹底对准底部滑槽放进去,实际上装起来有些慢。
而高振东这个不一样,每一格,只需要把弹头朝下的往里面扔就行了,不用特别的注意位置和对齐问题,最多就是每一格,在装最后一发弹的时候顺手规整规整就行。
一个字儿,快!
什么叫快装弹鼓?这才叫快装弹鼓!
很快,学生就把弹全部都装好了,速度快了不少,子弹装得差不多之后,学生甚至无师自通的把弹鼓摇了两下,子弹一下子就显得非常规整了。
拨了几下,把弹顶到抱弹口,然后补充上最后几发弹,大家才发现这个弹鼓和他们仿制的弹鼓的第二个不同,抱弹口插入弹匣口那一段,外形尺寸虽然和弹匣一样,但是内部有一些小小的钢片结构,使得子弹在这里依然是单排单进的。
柳教授一看,啊的一声叫了出来。
“啊,这个事情就这么解决了?而且利用了抱弹口部分的宽度,把滑槽进入抱弹口的角度做得更加平滑?我们可真傻,还老想着怎么解决这个双排双进的可靠性问题,没想到你直接就不要那几发弹了,改成单排单进就解决问题。高总,你这一手,可真是大巧不工啊。”
高振东没多说话,只是笑道:“打了再说,打了再说,呵呵。”
几位京工大的人对视一眼,嗯,高总这话在理。
把弹鼓发条一上,往样枪上面一插,卧倒,然后柳教授一声令下。
“射击!”
“哒哒哒哒哒…”射手搂住火儿不放,先来个泼水,看看连发效果。
75发子弹在这种全自动模式下面打不了多久,很快,枪声停歇。
学生们赶紧围上去,把弹鼓拆下来。
没有卡弹,但是到底打了多少枪,数是数不过来的,现场的同志又不是神仙,还得拆开弹鼓看有没有余弹。
如果有余弹,那就说明寸弹了,也就是有的弹虽然没卡,但是也没按照预想的途径进入枪膛击发,而是在弹鼓里瞎转圈圈就是不出来。
打开弹鼓后盖,所有人定睛一看,不用细看,看颜色就行,黑乎乎的一片,没有弹底的那一抹黄色,大家舒了一口气,全打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