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队干集体活的时候,真真正正积极干的人只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在磨洋工,所以一年到头有做不完的工,而真正的收获却又没有多少。
而在分田单干后,就彻底不一样了。
比如现在,因为村里的田都插上了秧,大部分村民就闲了下来,不像以前仍然要干这干那的,一天都闲不下来。
当然,这个闲,不是后世那种无所事事,一些杂七杂八的活还是有的,但这个不用全家齐上阵了。
这闲下来的人多了,来帮邓世荣盖房子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于是,邓世荣家的新房子便一天一个样,进度大大的超出了预期。
同样的,邓世荣系统空间里的肉食以及家里的大米,也以极快的速度消耗着。
在进入农历八月之后,家里的大米率先被清空,毕竟每天几十人开饭,生产队分下来的那点粮食,肯定是撑不了多久的。
现在的大米价格并不高,国家牌价是0.19元一公斤,平均下来不到一毛钱一斤。
但这玩意是要粮票的,所以对于邓世荣来说再便宜都没用,他要买大米也只能到集市去买,而现在大米的集市价格,比国家牌价差不多翻了一倍,需要一毛八一斤。
十斤一块八,一百斤就是十八块。
每天几十人开饭,一百斤米根本就扛不了几天。
还有就是系统空间里的肉食,虽然邓世荣已经是一省再省,用鱼、虾、黄鳝、田鸡、田螺等东西来弥补肉食的不足,但每天的消耗还是不少,在临近中秋节的时候,之前积攒下来的几百斤肉食便全部消耗完毕。
包括前几天邓世荣安排女方来邓昌旺家看家门得到的那十一条五味,也都全部搭了进去。
好在,到了这个时候,新房子不仅把青砖墙砌好了,就连房梁也都全部弄好,只需要把屋顶的瓦铺设好,房子的主体就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就可以进入装修阶段了。
之前七月十四的时候,邓允泰忙着跟邓允贵拉货去北海卖,所以没能留下家里过节,而现在到了中秋节,结果又碰到缸瓦厂烧窑,邓允泰又没办法待在家跟父亲和弟弟妹妹们一起过节。
月饼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却是到了明朝才出现,这在酌中志、宛署杂记、帝京景物略等史料里都有记载。
那么为什么明朝中秋节突然就有了吃月饼的习俗呢?
对此民间传说纷坛,不过流行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和元末明初时老百姓奋勇抵抗蒙古人的统治有关,虽然细节有很多版本,但大致意思是一样的。
总的来说就是元朝末年,蒙古人统治残暴,百姓民不聊生,纷纷起义,策动者做了圆形的馅饼做信物,内藏“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纸条,分发到各家各户,相约在八月十五那天起义。
最终起义胜利,明朝建立,月饼便作为胜利的见证成为了中秋节的习俗。
不过,这一说法在正史里却找不到记载的,只是民间传说而已,真伪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