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知道了林朝阳也写作之后,家里的书桌就从原来由陶玉书独享,变成了夫妻俩人面对面相对而坐,共用书桌。
磨洋工的功夫,林朝阳扫见陶玉书看着书,脸上不自觉的露出笑容,问道:“看什么呢?这么高兴?”
“伱先写,写完了我再给你看。”
林朝阳把笔一扔,“写完了,我看看。”
陶玉书嗔怪的看了他一眼,然后将手中的杂志递给他,“甘肃文艺上发了一篇牧马人的评论文章。”
闻言,接过杂志的林朝阳不甚在意。
一转眼牧马人已经发表了超过三个月了,从最早胡德佩的评论文章,再到阎刚、丁灵,对牧马人的评论来头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重量级,他已经麻木了。
并且他也清醒的知道,文艺界现在对于牧马人的热评已经超越了小说本身,这波牧马人完全是乘上了“伤痕文学”的东风。
在班主任和伤痕带起这股文学潮流并且被大众普遍接受之后,牧马人的出现完美承接了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喜爱。
相比班主任和伤痕,牧马人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无疑是更加好接受的。
因为究其本质,其故事的内核实际上是个很杰克苏的故事。
许灵均,何许人也?
富商之子,高大英俊、文质彬彬,虽被遗弃,虽被劳教,但他身边永远有好人,有人上赶着给他送媳妇,有人安排他到小学当教员,时隔多年,甚至是当初抛弃他的富商父亲也赶来相认。
放在三十年后,也就网文小说敢这么写了。
故事本身的通俗,再加上立意高远,注定了牧马人要比两位前辈走的更远。
林朝阳随意的扫着甘肃文艺上的评论文章,刚才还开开心心的陶玉书突然又惆怅了起来。
“你说,你第一篇小说就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接下来的小说可怎么办啊!
伤痕的卢欣华就不说了,他那部小说确实如你所说,是时势造英雄。
刘昕武的水平可不低,但去年这大半年时间里,他在十月燕京文艺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那几篇小说我都看了,水平也不错,但远没有掀起像班主任这样的影响力。”
陶玉书替林朝阳患得患失,他本人的心态却很稳定,反而劝道:
“这个问题你应该这样考虑。伤痕文学的流行本身是呼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在我看来,任何一个文学类型在短时间内受到如此大的瞩目和欢迎都是不太正常的。
把目光局限于同一个类型的作品,或者是短时间内的创作产出,这很容易让人丧失理性判断。
我们不妨把目光放的长远一点,五年、十年、二十年…也许到那个时候,这些作品依旧可以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我们这些人,哪还会有那么多人关注。
有好作品了,那就有点声音。没有好作品,就泯然众人。
这世界上的事,从来都是如此。
文学创作,虽然归根结底是靠作品说话,但又不完全是依靠作品,时代因素、社会环境都会有影响,像卡夫卡、司汤达这些人,难道他们的作品不好吗?
人力有时穷,现在不过是起步阶段,何必给自己自寻烦恼呢?”
畅谈间,林朝阳神色中有一股气定神闲,我自岿然不动的气势,陶玉书不知不觉的沉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