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2月,“天然气大王”、天然气工业部部长切尔诺梅尔金出任联邦政府总理,经济崩溃的趋势得到缓解,但效果也不理想,到1998年,俄罗斯的工业生产下降一半以上,俄罗斯变成了一个依靠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和原材料出口以换取外汇勉强度日的国家,联邦政府穷得像叫花子一样连年赤字、入不敷出。
联邦政府最初只能依靠印钞票,即向俄罗斯中央银行不负责任的透支来勉强度日,但是却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恢复经济,联邦政府放弃了从中央银行透支的做法,转向通过发行短期债券来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行国库券逐渐成为了俄罗斯联邦政府最主要的收入,为了偿还一笔紧跟着一笔到期的旧国库券,俄罗斯的财政部不得不发行一笔比一笔更为巨大的新国库券。
1997年,俄罗斯财政部全年通过发行新国库券筹集到了359亿卢布,但其中的354亿卢布被用于偿还到期的债务,也就是说,发行了这么多的国库券,政府筹集到的可用于联邦财政的资金,实际上不过5亿卢布(约合8000万美元)。
1998年3月23日,叶利q出于政治考虑,突然解除了切尔诺梅尔金的总理职务,任命35岁的俄罗斯联邦燃料和能源部部长基里延科出任政府总理,导致总统、政府同国家杜马在新总理任命问题上发生争执,经过三次国家杜马表决,4月24日,国家杜马才勉强通过了对基里延科总理的任命。
随着联邦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市场对国库券的收益率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1998年5月,国库券的年收益率竟然上升到80%!到了7月,市场对于某些品种的债券竟然开出了年收益率230%的天价!
像量子基金、老虎基金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等国际游资争先恐后涌进俄罗斯金融市场,将美元和马克等硬通货换成卢布,再用卢布购买收益率奇高的俄罗斯国库券,到期兑现后再通过由俄罗斯中央银行维持的外汇市场,将卢布换成外汇离开。
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度最有活力的东南亚地区的经济陷入萧条,世界对于石油、天然气和原料的需求急剧下降,国际原油价格从1996年10月的每桶23.5美元,降到了1998年8月的12美元左右。
随着国际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价格暴跌,俄罗斯的出口骤然减少,外汇收入呈断崖式下跌,以外汇收入为依托发行的俄罗斯短期国库券利率飙升,外国投资者和俄罗斯商业银行开始从国债市场抽身,并企图带着美元外逃,对此,俄罗斯中央银行只能徒劳的维持着外汇市场的“卢布走廊”。
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在8月再次恶化,8月13日,乔治·索罗斯在伦敦的《金融时报》发表文章,“敦促”俄罗斯主动将卢布贬值15%~25%。此言一出,俄罗斯金融市场随即大乱。
由于国家外汇储备短缺,卢布贬值的压力日益增大,卢布兑美元的国家牌价由6:1下跌到6.3:1,短期国债收益率突破80%,政府由于无法支付巨额到期债务,总理基里延科同中央央行行长杜比宁签署了一项联合声明,宣布提高“外汇走廊”上限,将卢布与美元的比价由原来 5.1~7卢布兑1美元的限制,提高到6~9.5卢布兑1美元,相当于卢布实际贬值50%,市场一片哗然,投资者和俄罗斯人纷纷到银行挤兑美元,抢购日用品。
谁也没料到,俄罗斯的金融体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