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府,嘿!」邵璋下直回家时,抬头看了看。
牌匾是父亲让少府制作后送过来的,已经挂上了。
邵璋觉得不是很好看,但能怎么办?
乐玄跟在后面,也抬头看了看,神色复杂。
邵璋入府之后,妻子刘氏迎了上来,殷勤地嘘寒问暖,服侍他换鞋、更衣(真·更衣),然后又热情地招呼仆婢给二人煮茶,上点心。
好一通忙活之后,才去准备晚膳。
「淳和,你先看看这个。」邵璋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一份舆图,递给乐玄。
「是。」乐玄已经被许诺为「齐王友」,目前还在走流程,问题不大,有此职,他便不是白身了,可称官人。
对他这种青年士人而言,齐王友是一个非常的不错入仕起点。
当然也有坏处,那就是人身依附的特征有点明显,不好改换门庭。即便改了,也很难得到别人信任。
乐玄接过舆图后,粗粗一看,好像是青州齐郡诸县乡。
齐郡辖临淄、西安、东安平、广饶、昌国五县,晋武帝时期户一万四千。
司马攸、司马冏、司马照、司马超四人先后被封为齐王,故在前晋那会,齐郡被称为齐国。
乐玄一开始还有些不解,但在看到附在舆图后那张完整的齐郡地图后,顿时明白了,问道:「大王,此乃食邑?」
「正是。」邵璋说道:「淄水、巨淀左近,地在东安平、广饶地界,可能还延伸到了一点乐安郡界内。”
乐玄缓缓点头。
这就是齐王的食邑了,如果在晋朝,直接可以在这片地界上置王府、设官、练兵,如果本事强一些,世道乱一些,像前晋宗王实控一郡乃至三四郡也未必不可能,
但普朝是实封,国朝只是虚封,
虚封的意思是食邑可以给你看,但你不能插手管,你只能享受食邑的租赋收入。
这片夹在两郡、四县之间的土地上居住的民户,就是齐王的食邑百姓了。
从今往后,他们不用给朝廷交税,当地官员直接把租赋解送齐王府。
「这有一万户吗?」邵璋忍不住问道。
「大王是说黄籍上的户口还是实际?」乐玄问道。
他也是世家大族出身,太明白其中的道道了。
青州没度过田,户口全是假的,
今上攻灭曹凝时,让青州上下自己清点户口,要求的底线是十万户,最后青州以天师道叛乱、
蝗灾为由,报上来八万户,收税就按这个数字来。
六个郡,你一万、我一万数千,连个零头都不带,八万整!
糊弄人都不愿意费心,假得没眼看。
「黄籍户口要,实际你估一下。」邵璋说道。
「黄籍户数肯定是没有的。」乐玄一边说,一边仔细翻找。
「别找了,都在这。」
「哦。」乐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黄籍户口可能不到六千。到底多少,还得调阅档籍。但陛下将此地封做大王食邑,足见是有万户的。至少他觉得有一万户,甚至更多。大王,若好生清点一番,很可能不止一万户,多出来都是赚的。」
「怎么个清点法?」邵璋说道:「若将食邑设在南阳诸郡或沛郡,我倒还能想想办法。」
「大王无须如此。」乐玄笑道:「陛下何等声威,大王只需遣一口舌便给之人,至齐、乐安二郡见官。地方守令未必敢‘坑害皇子’,再不情愿,也得派人至食邑所在县乡,怎么着也得给大王凑出一万户。」
「真这么好说话?」邵璋问道:「陛下度田有多困难,我可是亲眼所见。」
乐玄听后也沉默了,只能说道:「去一趟多个几百户还是可以的。多去几次,兴许能弄到更多。」
「这不就是度田么?」邵璋无奈道。
「可能陛下就是这个意思。」乐玄苦笑道。
「如果真是这般,或许一一」邵璋沉吟片刻,道。
「大王最好不要动刀兵。」乐玄连忙道。
「淳和,你不懂。」邵璋摇头道:「陛下这是要让人主动度田,你能度出一万户来,陛下便能高看你一眼。不过你说得也没错,能不动刀兵最好不要动。再者一—」
他叹了口气,道:「才二百人,不够用。」
「大王是说护兵?」
邵璋点了点头,道:「孤是齐王,按制可置二百兵,今只有百人。”
「何人统军?」
「中尉。」邵璋说完之后,又道:「王傅、文学、常侍、大农等属吏,须得一一配齐。」
「那这开销可不小。」乐玄说道。
‘淳和可知二百兵一年支粮多少?」邵璋问道,
乐玄愣然。
「我少时曾被父亲问倒过。」邵璋眼中现出回忆,居然还带了一丝害怕,可见当时被骂得狗血淋头。
「后来为大军转运粮草,日夜筹算,再也不敢忘了。」他叹道:「二百兵,如果三日一操,年支口粮五千斛。一个太守一年也不过支禄米六百斛、布帛百匹、七十斤绵而已。比起养兵,养官算是花费少的。」
乐玄讶然。
本以为齐王食邑一万户很多了,毕竟能收六万斛粮、四万五千匹绢、三万斤绵。
「这只是让兵吃饱,有力气操练而已。」邵璋说道:「你还得给粮赐、衣赐、钱赐。二百兵一年少说也要给七千余斛粮赐,年支绢一千五百匹。”
「真不少。」乐玄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