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最主要的研究领域还是他亲自定下的那几个。
超导、电池、石墨烯或者说碳材料等领域。
电话对面,樊鹏越神神秘秘的开口道:「保密!你来了就知道,绝对能 给你一个惊喜!」
正好奇到底是哪项技术有了新突破的徐川听到这话,差点没吊着一口气抽上来,没好气的笑骂了一句:「你妹!你是老板还是我是老板?!还保密!」
樊鹏越哈哈笑道:「妥妥的惊喜,而且还是你曾经亲自吩咐的技术!」
徐川:「行,我现在就过去,要是没惊喜,我锤死你!」
「不用你锤,我自己从楼上跳下去!」
挂断了电话,徐川心里有些痒痒的,快速的打了个电话给郑海。
「喂,郑海,现在开车过来一趟。」
「好的,教授,马上到。」
简短的通话挂断,徐川将桌上的报告文件塞进抽屉中,也没整理,直接朝着楼下走去。
不得不说,樊鹏越樊师兄的突然来电,的确勾起了他心里的好奇。
川海材料研究所研究的技术有一项有重大的突破,还是他亲自交代的。
就他选定的那些研究领域方向和技术,无论是哪一项有突破,能够带来的收益和发展都是巨大的。
比如锂空气电池、比如超导材料,亦或者是那个计算材料学数学模型等等。
这些材料或技术,每一项的突破,都可能给他带来至少几十上百亿米金甚至更多的收益。
带着一丝想要锤爆这个谜语人的心思,徐川坐上了郑海开来车。
「去哪?教授。」徐川上车,郑海扭头问了一句。
「川海材料研究所,速度快点。」
「好的。」
郑海应了声,发动轿车朝着栖霞山新开发区赶去。
带着好奇,徐川迅速刷脸通过了门禁,搭乘电梯来到了樊鹏越的办公室中。
「说吧,哪项研究有了重大突破,还这么神秘当当的?」
樊鹏越笑了笑了,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开口道:「跟我来。」
带着浓浓的好奇,徐川跟上了这位樊师兄的脚步。
穿过走廊,搭乘电梯,两人一路来到了研究所高层的一间大型实验室里面。
验证过门禁后,樊鹏越推开了实验室的大门,带头走了进去。
入目,宽阔的实验室里面摆放着一台看起来有些像中央空调外机的设备,几名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正围绕着这台设备忙碌着什么。
徐川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这台并不是多么怪异,看起来还有些普普通通的设备,有些好奇。
「这个是?」
他原本以为是锂空气电池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毕竟锂空气电池是川海材料研究所的重点攻克对象,也值得"惊喜"。
但现在看来似乎不是。
锂空气电池不可能造这么大,尤其是实验样品。
眼前的这台设备他目测估计了一下,长宽至少有个五米三米,高度也足足有两米以上。
如此庞大的设备,不可能是锂空气电池。
樊鹏越笑了笑,开口道:「多孔液态dac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听到这个名字,徐川愣了一下,看了一眼这位樊师兄,目光又重新落回了眼前的设备上,惊讶的问道:
「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你们突破了?」
他总算是想起来了,在川海材料研究所开发的技术中,还有一项几年前他曾经亲自交代下去的技术。
即二氧化碳收集并合成各种碳化合物,如汽油、淀粉、葡萄糖、碳化硅、碳化氢、石墨烯以及最重要的氧气等等。
这项技术吩咐给川海材料研究所的时间很早,差不多是他刚完成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时候,
到现在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了。
这是他为开发火星而准备的一项技术。
火星上的大气很稀薄,但火星大气96以上全是二氧化碳,而且通过历史航天登火研究数据表明,在火星地表土壤中有蕴含着大量的二氧化碳。
比如在火星的两极,就蕴含有大量由二氧化碳和水混合组成的水冰体。
在火星上,不管是北极冰盖还是南极冰盖,在远日点时期,甚至能达到数千公里,可见蕴含的水冰和二氧化碳极其丰富。
相比较从地球上运输这些物质过去,利用二氧化碳、水、以及水电解后的氧氢等材料合成各种碳化合物,成本无疑会降低数百数千甚至是数万倍。
这为开发火星提供了真实的可行性。
而且就算是在地球上,这项技术也有着很大的价值。
虽然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实现延缓了温室效应的发展,但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却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被植被消化吸收的。
而且也不是将能源从化石燃料上全面扭转到电能领域,也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
因此,光是从空气中收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效应,保障地球环境这一项,就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了。
更别提随着电力能源的愈发廉价,将这些二氧化碳转变成汽油、淀粉、葡萄糖、碳化硅、碳化氢、石墨烯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技术。
唯一的关键点,就在于如何从空气中,去捕集那"稀薄"的二氧化碳。
没错,就是稀薄。
尽管温室效应愈发严重,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占比,其实只有004左右。
当然,在城市中和农村,二氧化碳的占比肯定不同,但二氧化碳在总质量中超低的占比,如何回收却是个巨大的问题。
无论是传统的利用胺等物质吸附法、还是变压吸附法、亦或者是有机膜分离法,基本都只适合高二氧化碳浓度的环境。
对于大气层中超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它们毫无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