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文学网 > 穿越小说 > 大唐天将军 > 第一百五十六章 今后必为良相,又兼两使

第一百五十六章 今后必为良相,又兼两使(2 / 2)

私盐和私人盐商不是一个概念。

唐代自开元九年,盐商只要交税,就可以贩卖。

但私盐则是偷偷制造,又偷偷贩卖,这才是重罪。

但到天宝年间,在官府的刻意操纵下,私人盐商往往买不到官盐。

这样商人失去卖官盐的权力,铤而走险,让那些偷偷制造私盐的人谋利。

李瑄上奏告诉李隆基,坚持官营的选择,但与私人盐商分利。

为了保障销售官盐的私商获利,从而确保官盐赢利,李瑄建议诸道对商人盐舟过境及使用堰埭的加征税,又于诸道设置巡院,加强缉查违法的私盐。

为防止因商运商销造成商人垄断盐业,李瑄又建议在各地设置“常平盐仓”,贮存官盐。

如果交通不便,商人不愿前往之处,即由官府调运常平盐仓存盐至当地售卖。当某郡县商人哄抬盐价,官府即发卖常平盐,平抑盐价。而当商人竞相降价,官府即乘机收购贮藏于常平仓,调节盐价。这样即可控制盐价、缓和百姓平民的矛盾,而官府又能名利双收。

盐是国之根本,这一条“官商分利”的改革,哪怕唐朝灭亡也在使用。

前提是地方官吏清廉,别耍什么心眼。

李隆基听李瑄详细解释,这才微微点头。

“改革漕运这一点倒是不错,提高造船价格,组建漕兵,保护黄河及其运河航道,限制地方官吏对漕运的贪腐…但是这改革常平法,七郎细致讲解一下?”

李瑄对漕运的改革方法很满意,他知道漕运贪腐严重,漕兵既可以震慑贼匪,又能震慑地方官,扼制贪腐。

随即,李瑄将常平法的改革细致地讲解给李隆基。

类似于常平盐仓。

京畿道、都畿道、河南道、淮南道、江南东西道、山南东西道这些地区是盛唐商品交易频繁的地方。

为了充分发挥常平的营利效能,朝廷可以对开元年间颁布的常平法作两点改进。

其一朝廷直接经营常平业务。开元以来的常平法,具体业务是由各郡县自办,由于时局的动乱和市场消息的闭塞,各郡县常平赢利有限。

李瑄建议朝廷派遣专官专理各郡县的常平仓,由朝廷选择一大臣,加以权职,统一指挥。

适当情况下,还可以调遣一些其他力量,这样就可以减少了常平业务的中间环节,加快了常平商品的周转速度,加上市场情报及时掌握,因而大大增加了常平之利。

其二扩大常平品种。传统的常平项自是米、粟、豆之类的粮食品种,这是被常平仓具有调节粮价的一面作用所规定的。想要发挥常平营利的作用,自然要把常平品种由粮食扩大,尽可能的将所有的粮食,各种酒、茶叶丝绸、瓷器、铁器,各地的生活用品。

如果能常平百货,只要政局稳定,繁荣是必然的。

当然,以天宝年间的官场,必然会出现贪腐常平百货的情况。

需要杀一儆百,震慑那些贪官污吏,才能保证朝廷大的获利。

“这是大工程啊!”

李隆基眼睛一亮,如果完成不单单是获得税收,大唐一定变得更加繁荣。

然后李隆基又看另外几个理财之法,李隆基虽不确定能否赚到钱,但理念很好,都可以试验一番。

“七郎真大才也!可惜现在有更重要的战事等待七郎。不然一定为七郎加三十个理财使职,完成改革!”

这些理财策略由李瑄提出,却不能由李瑄执行,李隆基觉得挺遗憾的。

在李隆基心中,什么都比不上开疆扩土重要。

“左相曾经为户部尚书,精通理财。在盛世之下,英雄们仰慕圣人的英明,所以朝堂人才济济。选拔贤良,一定可以完成!”

李瑄笑着说道。

主要是先让李隆基多挣一点钱,以后他再想办法整治。

其实李瑄一直诟病“坊市制度”和“宵禁制度”,这是阻碍长安、洛阳更繁华的因素之一。

而且这个时代长安严重“人口过载”,很多苦累都转嫁在关中百姓身上。

特别是旱涝灾害的时候,京畿之地竟出现“路有冻死骨”的现象。

即便开通广运潭,李瑄依然觉得有些不够,每天两京古道的官车不绝于路,运送的都是粮食等物品。

但这些李瑄暂时改变不了。

“好好干吧!将来七郎必成良相!”

李隆基逐渐发现李瑄军事外的才华,心想着李林甫老了以后,后继有人了。

与李隆基商讨好理财策略后,下午随李隆基一起宴乐。

李瑄上前弹奏一曲琵琶,让李隆基直夸李瑄的技艺长进。

杨玉环也不断鼓掌,看李瑄的眼神非同一般。

“圣人,臣回长安已经月余,希望能早日回到河陇,整训军队,以应战吐蕃。”

宴乐结束,李瑄向李隆基奏请道。

计划九月作战,现已没有多久时间。

“再过半月,准你回去。”

李隆基摆了摆手,对李瑄说道。

他还想李瑄陪他多玩几天。

“臣遵旨!”

李瑄没有多说,能尽快回去就行。

接下来几日的早朝,都在议论李瑄提出的几项理财改革!

大臣们隐隐发现,这些改革有诸多扼制贪官的策略,对不贪欲的人倒是无所谓。

但大唐的贪官明显不少,贪多少,就看良心够不够黑。

虽然损害贪官的利益,但理论来说,确实可以理财,又不会伤害到百姓。

当理财战略确定后,李隆基又让李瑄兼职河西盐铁使,陇右盐铁使。

原本兼任这些官职的官吏,都被调回长安。

又加两使。

而且这两使都有实权,可以有佐吏。

原来这些使职的僚属,肯定会缺失一些,李瑄能任命新判官、佐吏。

让李瑄失望的是,李隆基依旧没给他河西、陇右采访使的权力。

他记得历史上哥舒翰成为两镇节度时,立刻就兼任采访使。

李瑄也没有太过灰心,现在有支度使、盐铁使,已经可以钳制许多河西、陇右的官吏,去找他们的麻烦。

他明白李隆基加这两个职位,是想看看他对盐铁的改革。

一系列举动后,朝野大臣再次对李瑄刮目相看。

又加权使,他们已经麻木了,这样的尊贵,什么时候才是极限呢?

李林甫默然。

他得知那些理财之策是李瑄一人所献,也感到吃惊。

圣人这几年喜能理财的大臣,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李瑄每每投其所好,都恰到好处。

李林甫现在面对李瑄,除非有真正能伤害李瑄的证据,不然不会轻易下手。

他还是以对付太子为主。

他觉得可以从朔方、河东节度使王忠嗣身上找点破绽。

毕竟王忠嗣与太子李亨一起长大,私下称太子为“兄”。

虽然王忠嗣忠的是国家,但得圣人不怀疑才行。

他会选择李瑄不在长安,且时机成熟的时候动手,以免李瑄坏他大事。

王忠嗣有入相之势,必然在入相之前,入相以后想动手就迟了。

五月十日,李瑄以终南山寻道、并为圣人祈福为由,向李隆基请假几日,前往终南山。

李隆基欣然同意。

李瑄准备在终南山拜访一下谋士李泌。

(本章完)

李瑄与颜真卿、李琚相谈甚欢,一连四盏茶后,由李琚向李瑄说道:“清臣一直有从军报国的志愿,苦于无门路。不知七郎幕府是否缺少僚属,如果缺少,可以考核一下清臣,看看清臣是否可以胜任。”

清臣,是颜真卿的表字。

“我幕府新组不久,自缺贤才。请颜县令写一篇战报,让我一观…”

李瑄说着,模拟一场战争,让他根据环境、地理、战况写下来。

至于奇谋献策,多是临时发挥,李瑄从来不考那个。

更何况,李瑄对颜真卿颇为了解,他毕竟在安史之乱中,首唱大顺,带着士兵集结反抗,点燃河北的士气,使安禄山在河北非常难受。

军事才能上,颜真卿是不错的。

治理郡县,颜真卿也有一手,气节上在文臣中亦是少有。

颜真卿真要入他幕府,李瑄当然不会许一般的小职位。

他会调控幕职,李瑄河陇还有两个都虞候的位置。

阅读大唐天将军

最新小说: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我叫余则成 亮剑:我有无限装备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我在亮剑搞援助 我的姑父是朱棣 唐朝贵公子 大明新命记 大汉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