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僧对工具的领悟,那可是陆静拍马也追不上的。陆静所能理解的,不过是那些眼见为实的玩意儿,而无问僧呢,他可是用混沌演化逻辑的思维,去洞悉工具的进化轨迹和实战应用,无问僧把自己这一套思维理论称之为“混沌逻辑”,只给李一杲传授过。
陆静的思维模式,是典型的文科生思维。她虽然读财务中专毕业,但中小就爱动笔头写日记,文学功底还算厚实,这些年又迷上了国学班,古汉语那是信手拈来。如今,她不光自己偶尔动动笔,写写游戏小短文,还是个人工智能写作、配图的忠实粉丝,这方面手艺,比无问僧还要溜上几分。
陆静的文学根底深厚,所以她写游戏小作文时,总是先把题目、提纲、素材、要求一股脑儿列个清单,然后让ai出手,她再根据ai的初稿,精雕细琢,直到满意为止。毕竟,她的文学造诣摆在那儿,最后出炉的游戏小作文,那叫一个精彩纷呈。
反观无问僧,他可好,自己先洋洋洒洒写上好几万字,非得把个思想表达得透透的。这么一来,随便一篇小作文,都能长成大部头了。这可咋整?这时候,他就得请ai出山,帮他修剪枝叶,还特意叮嘱,那些概念、定义、用词,一个都不能动。ai倒也厉害,几下子就把他那几万字的啰嗦冗长,砍掉了一大半。无问僧看着被削得只剩骨架的作品,心里那叫一个疼啊,但他也知道,自己思想高深,文笔却跟不上,只好咬牙忍了,再自己动手,修修补补。最后出来的,虽然还是篇不短的“小作文”,但好歹精炼通顺多了。
无问僧怎么看自己和陆静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玩法呢?他说啊,任何工具都有“阴阳两仪”的基础用法,他们俩,就是同一件事,同一种做法的“阴阳两面”。他是“阳”的那一面,陆静则是“阴”的那一面。这还不算完,无问僧还觉得,工具会从“阴阳两仪”继续扩散,四种、八种、六十四种,甚至无穷无尽的用法,都有可能。
别急,还有呢!无问僧认为,ai从最初的一个点,必然会向各个层面扩散,一维、二维、三维,多维度,这就是他工具应用的“混沌宇宙观”。一个点,就能孕育出一个混沌宇宙来。
要说明白无问僧那套哲学观,真不是件简单容易事儿。他的弟子们跟了他好几年,也未必能全搞明白。不过,还真有那么一个人,对无问僧这套工具哲学观,那是了如指掌,还能自己动手搞出点名堂来。谁呢?当然是无问僧当下的大徒弟,李一杲啦!
别看李一杲头一回创业栽了跟头,但他那海霸自助餐,可是让无问僧眼前一亮,心里头那个乐呵,觉得自己终于找到创业道的传人了。李一杲那海霸自助餐厅,虽然只是“称重自助”,但里头涉及到的工具链条,那可真是不少,起码有上百种工具的应用。要不是后来疫情捣乱,估摸着李一杲还能整出更多花样来。
这次李一杲的新项目,无问僧心里其实没太看好。但是,他看好李一杲这个人啊,所以才跟陆静断言,李一杲是当今创业的“命运之子”。就算他又摔一跤,估计也能爬起来,再搞出点新玩意儿来。
好了,言归正传,咱们来看看无问僧和陆静这对师徒的对话吧。
这时候,陆静心里已经跟明镜似的,知道无问僧在李一杲创业的大戏里,肯定给她安排了个角色。那到底是啥呢?陆静这人,不喜欢拐弯抹角,干脆直接问:“老师,我到底该干啥啊?”
无问僧没急着回答,而是慢悠悠地把凳子挪到墙边,摆出一副“姜还是老的辣”的架势,悠闲地靠在墙上,闭目养神了好一阵子。好半天,他才睁开眼,语气和蔼地问:“静静啊,咱俩认识多久了?”
陆静被无问僧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弄得有点懵,她眨巴眨巴眼,琢磨着无问僧为啥这么问。她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回答说:“老师,咱俩认识整整25年了。我记得那时候快过春节了,我去应聘,好多公司都不招人了。我在前程无忧上瞅见有家附近的公司在招人,就试着去投了简历,没想到就这么进了老师的公司。”
这时,一缕轻风悄悄地溜进了翰杏园,它调皮地东张西望,穿过听雨谷,直奔藏仙洞而去。洞里,雾化器就像个坚守岗位的老将,不甘示弱地奋力抵抗,嘴巴一张一合,喷出滚滚雾霭,想把这不速之客挡在门外。可清风只是轻轻一笑,灵巧地转身,悄悄溜出了藏仙洞,临走时还顺手带走了一缕缕轻盈的雾气,轻轻洒落在无问僧脚下的石阶上。
无问僧低头一看,只见石阶上雾气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他不禁眯起了眼睛,一脸陶醉。这时,绿野仙踪的悠扬音乐也飘飘渺渺地传来,和这一丝丝雾霭交织在一起,给这仙境添了几分神秘和韵味,让无问僧觉得心旷神怡,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于仙境一般。
过了一会儿,雾霭慢慢散去,无问僧摘下头上的老花眼镜,用衣襟轻轻擦了擦镜片上的水汽,又重新戴好。他神情严肃,缓缓说道:“枇杷的角色定位,你应该能猜到吧?小文应该跟你提起过,在创业团队里,每个角色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所以,你也有你的角色,也有你的意义。”
无问僧提及的小文,乃是陆静的夫君文永承,此君可是无问僧的开山大弟子,头一号徒儿。不过话说回来,当年陆静与文永承两口子创业那会儿,无问僧的“创业道”还没影儿呢,他自己都晕头转向,创业路上被打得鼻青脸肿,哪还有闲心教徒弟怎么创业?等到无问僧捣鼓出“创业道”来,文永承的公司早已关门大吉,回炉重造当起了公务员了。但话说回来,无问僧和文永承在qq上可没少聊这“创业道”的事儿,所以说,“创业道”算是这对师徒共同的心血,“角色论”更是他俩钻研的重头戏,后来在众多师弟的团队里还得到了验证。陆静作为文永承的贤内助,这些事儿自然心知肚明,不过呢,她向来是“知而不思”,懒得费那脑筋,所以这些角色具体是干啥的,她还是一头雾水。不过,那些角色名儿倒是挺有趣,跟玩游戏似的,陆静记得可清楚了。
陆静知道有七大角色,却搞不清楚这七位是干啥吃的。本想说自己对大师姐的角色一无所知,但又怕给自家老公丢脸,于是连忙点头如捣蒜,说知道知道。
陆静对于自己在创业团队里能干啥,心里其实特没底。想当年,她和老公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结果公司还是黄了。所以,对于李一杲的创业,她能帮上多少忙,心里完全没谱。大家伙儿表态李一杲时,她也没吭声。李一杲和赵不琼两口子以为陆静心里有数,自个儿也要搞一番事业,其实陆静那点小心思,还是包租婆那一套,想弄个小店守着,自个儿当房东又当租客,收收租子罢了,哪有李一杲和赵不琼想的那么高大上。
那陆静是不是不打算帮李一杲了?当然不是!陆静这包租婆,这么多年收租攒了不少银子,利息都够吃香的喝辣的。等李一杲创业开张时,她打算弄个铺面一下,再偷偷投点资,这对她来说轻松加愉快,也不用费脑筋去想东想西,这才是她的拿手好戏。大家给李一杲出谋划策时,她又犯了“知而不思”的老毛病,一思考问题就犯困,所以才没吭声。
这会儿陆静听无问僧真给她安排了角色任务,心里顿时七上八下的。“老师,我...我真的挺笨的。”陆静小声嘀咕道,脸上写满了自卑和无奈,“我玩游戏还行,但别的事儿,我真的不在行。”
无问僧可没功夫搭理陆静的愣神,脚步跟踩了风火轮似的,砰砰砰几下就窜回同堂楼,眨眼间拎来两瓶矿泉水,往陆静手里一塞,又嗖的一声奔向无问斋,扛出白板,稳稳当当搁在陆静面前。他板起脸,跟唱戏似的,中气十足地吼道:“来来来,你这笨蛋,今儿个不把我说的话全弄明白,可别想走!还有,赶紧起来,对,站直了!立正!站好!从今天起,你就是资源整合和协调者,朱雀尊者是也!听清楚没?”
无问僧这家伙,天生就是个戏骨,先是一句“咱俩认识多久了”,把陆静的思绪拉回了过去。想当年,陆静还是无问僧手下的小兵一枚,两人共事的日子多了去了。这不,无问僧突然一嗓子“起来,立正!站好!从今天起…”,那架势,跟当年训员工一模一样,陆静立马条件反射,跟触电似的。
“明白!老板!”陆静脱口而出,还习惯性地敬了个礼,逗得自己都乐了。这场景,简直就是二十多年前在无问僧公司被训话时的翻版,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这话竟然顺口就溜了出来。
此刻,在陆静眼中,无问僧仿佛穿越回了二十多年前,那个给她传道授业、分配任务的老板形象跃然眼前。无问僧言简意骇地交代了任务和角色,接着又换了副和颜悦色的面孔,开始给陆静科普,什么是重资产、轻资产,说得那叫一个通俗易懂。
在传统财务概念中,重资产和轻资产都是按照财务数据来定义的。固定资产的财务投资大的,就叫重资产;固定资产的财务投资少的,就叫轻资产。可偏偏这位无问僧,就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主儿,哪怕这规矩硬如铁板,人人视为金科玉律,他也得另辟蹊径,给这些老掉牙的概念来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那么,他心中的“轻”与“重”,又是怎样一番独特见解呢?
无问僧首先给陆静上了一堂硬核创业道经济学小灶课:沉没成本。这词儿,在经济学界那可是响当当的,沉没成本指的是那些已经支出,而现在和未来都无法回收的成本。无问僧生怕陆静记不住,让她把这定义念了三遍,还觉得不放心,又让她打开手机录音,生怕这知识的小船说翻就翻,漏掉一星半点儿的干货。陆静呢,也是个乖宝宝,老板让干啥就干啥,一丝不苟。
接着,无问僧用陆静最熟悉的包租婆语言,给她深入浅出地剖析沉没成本。比如说,有这么个租客a君,租了陆静的铺子开餐馆,一租就是三年,装修就砸了100万大洋进去。结果呢,餐馆生意火得不行,三年下来净赚300万。可陆静不续租了,a君的生意也就泡汤了。这100万的装修费,算不算沉没成本?陆静毫不犹豫:“全算!”
无问僧又换了个角度,说如果那餐馆里的锅碗瓢盆,在关门大吉之前都卖了,回收了10万,那a君那100万还算不算沉没?陆静算盘打得啪啪响:“90万,算沉没!”
无问僧再接再厉,说这餐馆其实是陆静自己的,自己租给自己开。餐馆不开了,但里面的一切还是陆静的。那陆静之前砸的100万,还算不算沉没?陆静虽然没开过餐馆,但淘宝店倒是转过手,便答道:“餐馆是我的,我可以整个租出去。如果租出去的钱比空铺子多,那多的部分不就等于回收了投资?这部分,应该不算沉没。”
说完,陆静眼巴巴地看着无问僧,心里七上八下的,小声嘀咕:“老师,我是不是答错了?”
无问僧拿起矿泉水,咕咚咕咚灌了一大口,又指了指陆静手上的瓶子。陆静以为是要她喝水,连忙摇头说不渴。无问僧差点没忍住脾气,但看陆静那认真的小样儿,火又消了。心想,这丫头虽然不太机灵,但可是李一杲创业大局中的关键一环,得靠她破局呢。于是,他耐下性子,在白板上刷刷写下一行字:“一切过去已经完成的投资,无论未来是否能够回收成本,都是沉没成本。此乃吾之见解。”
写罢,无问僧又补了一句:“这是我的看法,可别拿去问那些书呆子,免得他们说你瞎胡闹,不懂行情。”
陆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喝过的矿泉水是沉没成本,自己手里这瓶还没喝的,虽然能卖,但在老师眼里,也是沉没成本。她机灵地点点头,答道:“我明白了,老师。”然后,她也拧开瓶盖,轻轻抿了一口,心里暗自得意:“哼,老师以为我笨,我这喝过的矿泉水,不也是沉没成本了嘛!看谁更懂行!”
陆静到底明白了什么呢?尽管在无问僧眼里,陆静显得有些笨拙,但别忘了,她可是正儿八经财务专业出身的,哪怕只是个中专生,也是科班出身。虽然无问僧给出的“沉没成本”和教科书有出入,陆静又又怎么会对如此基础的概念感到困惑,甚至不知道反驳呢?其实,这是因为陆静曾经创业,管过公司财务,清楚知道商品的进出频繁,一旦进货,仓库里积压的货物能否售出还是个未知数。因此,无问僧索性将这些都算作了沉没成本。
那么,进货的商品中哪些不算沉没成本呢?别看陆静总说自己笨,实际上,她一听无问僧的解释,立刻就恍然大悟。心里还暗暗得意:“这不就是已经预售出去,然后才进货的商品,才不算沉没成本嘛!哼,我再笨也听明白了!”
看,这就是无问僧和他的学生:其实全都是智商超群的人。
无问僧注意到陆静脸上闪过一丝得意的表情,立刻明白她已经理解了沉没成本的概念,心中不禁松了一口气,心想这丫头还不算太笨。于是,他继续讲解道:“之前我们用餐厅作为例子,如果你是租客和房东这两个不同的角色,你的投资所形成的沉没成本也是不同的。我把你作为房客时的投资所形成的沉没成本称为‘时效资产’,而你作为房东时的投资所形成的沉没成本则称为‘时机资产’,这两个概念,你要记住了。”
这回,无问僧新提出的“时效资产”和“时机资产”两个概念虽然新颖,但是对于包租婆陆静来说,立刻就让她联想到了自己作为租客的情景,马上就理解了:“老师,我这样理解对不对?当我作为租客时,我在餐厅的投资,其实换来的是经营的时间。或者说,一旦房租期限到了,这个投资就归零了。所以,作为租客,我得到的是租赁期间的‘时效资产’,这样理解没错吧?”
这次,无问僧终于对陆静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他心想,必须得给点儿鼓励,不然后面讲解更深奥的内容,陆静可能会听不下去。“不错不错,你的理解完全正确!”
受到无问僧的鼓励,陆静又开始代入自己作为包租婆的情景,继续阐述道:“如果我是房东,自己租给自己,然后我投资的那些沉没成本形成的资产,在租赁期结束之后,我可以自己继续经营,也可以租给其他租客。如果刚好遇到合适的机会,租客正好想做这样的餐厅,那我就能把餐厅连同店铺一起整体出租。出租的租金超过空铺的部分,就是这个资产出售的一部分收益,这就是好的‘时机资产’变现。如果没有好的时机,来的租客不但不要餐厅原来的装备,还要拆掉,那就是坏的。不但不能变现,还要比空铺子更亏,这就是‘时机资产’中‘时机’的意思,对不对?”
无问僧哈哈大笑道:“很好,你的理解完全正确!”
此番,陆静终于领悟了无问僧的良苦用心,他之所以先跟她剖析沉没成本,是为了让她深刻理解:一旦投资出手,便应视为已然消逝,确确实实、完完全全地不复存在。唯有如此,方能坦然面对后续的种种挑战,不因创业路上的损失而耿耿于怀。无问僧的用意深远,他不仅希望陆静能明白这个道理,更希望通过陆静,让整个团队都领悟到这一创业真谛——创业一旦启程,所有的付出,都将化作沉没成本,成为过去。
原来,这便是老师和自家老公共同打造的“创业道经济学”基石。要用这种超然的心态去创业,可真是难为了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每一份投入,都是对心态的一次严峻考验啊。
陆静也恍然大悟,回想起自己创业之初,囊中羞涩,淘宝店刚起步时,卖的不过是儿子的二手玩具,那时她对成本的概念还相当模糊,完全是无本创业。如今,那样的创业机会已一去不复返。她终于明白,无问僧给她上的这堂课,并非单纯灌输知识,而是希望她能拥有洞察事物本质的智慧。
无问僧向来不是那种喜欢传授现成知识的老师,他认为知识随处可得,网上、书本里应有尽有。但智慧却不同,它无法轻易获取。无问僧是个能随时随地创造新概念的高手,他创造的概念或许无法像教科书那样广泛流传,因为每个概念都是针对特定学生、特定情境而量身定制的。哪怕只能对一人、一时、一事产生启发,他都坚信,这种顺手拈来的概念,能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远比学会无尽的专业知识更有价值。
此刻,陆静也豁然开朗,理解了老师所说的“投入”并非仅限于金钱,而是涵盖了一切资源——金钱、人脉、关系、友情、爱情、亲情、时间、精力…一旦创业投入,这些便都将成为沉没成本,无法挽回。那么,这些投入究竟能换来什么呢?无非就是“时效资产”与“时机资产”。而这两个资产将如何演变?如何抉择?如何创造价值?显然,这正是无问僧接下来要讲解的核心内容。
无问僧潇洒地在白板上挥毫,写下了“静静公司”与“文文公司”两行大字,紧接着,又在下方工整地添上了“重资产”与“轻资产”两个关键词。他轻轻一点白板,便开启了为陆静深度剖析“重资产”与“轻资产”概念。
想象一下,有两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怀揣着同样的三百万创业梦想,分别创立了静静公司和文文公司。这两家公司,人数相当,都是二十人的精英团队。他们同样用了一年的时间,静静公司打造出了一款搜索软件,而文文公司则成功部署了一个超级erp系统。到了第二年,两家公司都正式扬帆起航,收入均破千万,净利润也都是喜人的三百万。现在,问题来了,这两家公司,谁才是重资产的代表,谁又是轻资产的典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