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只能卖田卖地,卖儿卖女来偿还。
这是古代土地兼并最常见的手段。
而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一个是兴修水利,一个则是彻查隐田。
前者不用多说,后者在古代也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
一个朝代建国之初回丈量天下田亩,但是到了中后期,朝廷记录在册的田亩数量,比开国之初会少很多。
那一部分就是被隐藏了下来。
可能有人说,朝廷又不傻,明明记录在册的田亩数量变少了,难道发现不了么?
确实发现不了,因为被隐藏的田亩,都属于合法的。
打个比方说,靠近河岸的田地,只要上报说经常被淹,无法耕种,自然就能从官府的记录中去除。
地主豪强和官府勾结,利用各种借口,把良田变成了荒地,达到隐田的目的。
免役法是缴纳钱财来免除徭役,官府就可以拿这些钱招徭役。
如此一来,有钱人可以不用服徭役,穷苦百姓又可以在闲暇之时,多个赚钱的路子。
至于保马法,则是给北方百姓发放马驹,让百姓为朝廷养马,来抵扣赋税。
这样做朝廷可以省掉许多人力物力,百姓也能获得好处,还能为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马匹。
王安石提出的这些建议,乍一看都是很好的办法。
然而这其中也有很多弊端。
就拿保马法来说,赵兴记得明朝好像也用过类似的办法,却把北方百姓弄的苦不堪言。
常言道,家财万贯,带毛不算。
马这个东西肯定有生病的情况,朝廷给的马驹,要是病死了算谁的?
要是算百姓的,以马匹的价格,百姓哪里赔的起?
要是算朝廷的,百姓就不会用心,甚至有人故意把马给养死的。
还有青苗法,其本意是好的,然而如今土地兼并已经十分严重了,天下有田的百姓已经不多了。
这个时候实行青苗法,有多大意义?
赵兴把这些弊端一一给王安石指了出来。
王安石听完后说道:“殿下,任何政策都是有弊有利,不可能完美无缺,只要朝廷做好监督,利大于弊即可,总不能因噎废食吧?”
赵兴眉头微皱,他对于王安石的固执有了更深的认识。
正常来说,有人点出其中的弊端,作为提建议的人应该去想怎么解决这些弊端。
但是王安石的意思,好像是他看到一点弊端就不愿意变法一样。
赵兴承认王安石说的有道理,任何政策都有利弊,但是在没有实施前,尽量完善不是应该的么?
“王洗马说的,孤也明白。但是你想过其中的阻力没有?别的不说,当初新政为什么会失败,王洗马想过么?”赵兴问道。
“正是因为积弊太深,才需要通过变法来改。在臣看来,此时的大宋就如已经患了重病的人,必须得下重药才有效果。至于殿下所问,新政为何会失败,臣也考虑过。当初新政实行的太过仓促,弊端很多,那些反对之声,只是一个催化剂。即便没有人反对,以当时的情况,新政还是会失败。”王安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