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拖延时间,谢家也承受不住。
一下子买了这么多陶窑,招了这么多雇工,陶窑歇着一天,谢家就会往外赔钱。
谢家陶窑停了,杨氏买来的陶窑刚好派上用场,等杨氏的铺子站稳了脚,谢家也就错过了大好时机,不能逼着杨氏瓷窑关门,这泥炉也就成了鸡肋。
所以,想要解决,只能是压住谢玉琰,让她那套查验的法子不能用在谢家泥炉上。谢家做不到,只有向刘家求助。
原本以为这桩事很简单,现在发现…如果弄不好,谢家就会被拖入深渊。
得罪了刘家不说,还会赔掉一大笔银钱。
虽然不可能比他大哥赔的更多,但这样三番两次已经让谢家伤筋动骨。
今日谢玉琰突然上门,他们没有准备,现在他们要防着第二回。
绝不能让谢玉琰再砸一次泥炉。
谢玉琰的马车在顺通水铺门前停下,水铺里的郑氏立即迎出来。
不等谢玉琰开口询问,郑氏就笑着道:“米粮都准备好了,不过不是二百担,而是三百担。”
谢玉琰有所预料,倒是于妈妈不禁道:“怎么那么多?”
郑氏要将谢玉琰迎进屋,谢玉琰摆摆手,她要在外面等一等智远大和尚,免得大和尚迷了路,径直回到寺中去。
这一上午,大和尚被吓着了,总得好好安抚。
郑氏立即招呼人给谢玉琰换了手炉,这才道:“是走街串巷卖水的那些人家凑的,他们都说能赚到银钱,都是因为水铺和宝德寺,拿些米粮给寺里也是应当,再说…还是为自己积了功德。”
谢玉琰点点头看向郑氏:“你们也拿了?”
郑氏笑道:“拿了,不过不多,是整个村子凑的。”
“你们就不用了,留着给村中的老幼吧,”谢玉琰道,“今年冬日冷,不能吃不饱饭。”
郑氏听得这话不禁鼻子发酸:“大娘子放心,村中米粮够用,夜里连藕炭都随便烧了。”
虽然现在藕炭叫佛炭,但郑氏心里,它就是藕炭,谢大娘子的藕炭。
谢玉琰也知晓,郑氏说的随便烧,也就是夜里不会灭火罢了。
但越是贫苦人家,越容易知足。
既然郑氏他们一定要拿,谢玉琰也不会再阻拦,大不了过两日她让人再送些粮食去陈窑村。
于妈妈见状道:“那就吩咐大家装车吧!”
等到智远和尚来到水铺门口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副热闹的景象。
足足有二十几个人一同搬米粮。
大家有说有笑,甚是欢喜。
严随看向智远:“师父,咱们这趟赚了,徒儿瞧着,这可不止是二百担。”
智远停止念诵佛经,深深地叹一口气,虽说谢施主骗了他,但他还是没能就此回到山上去…
他舍不得这些粮食,好了,就这些!
和尚不能太贪心,拿着这些粮食他就走,下次谢施主再来唤他,他说什么也不下山了。
“这位就是智远主持吧?”
注意到穿着袈裟的大和尚,立即有人迎上来。
“主持大师,您等一等啊,我想捐一些香火钱。”
“宝德寺的主持…我也要捐,要给寺庙修大殿。”
智远看着迎来的善男善女,好像不止是米粮…好像有点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