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说着,朱高炽指挥跟他来的两个贴身太监开始操作。
扭秤实验的流程很简单,就是将两个小铅球放在器材的同一水平面上,然后让两人在扭秤两侧放上一定重量的更大铅球,直到两个小铅球的引力平衡被打破,再通过观察金属线上小镜子所反射光点的移动,来判断实验是否成功。
而关键就在于,要等距地把两个大铅球贴在小铅球旁边,却不能触碰,也不能离得太远。
朱高炽的两个贴身太监动作十分轻盈,在朱棣的注视下,不断调整着大铅球的位置,经过几次尝试,他们终于成功地实现了两个大铅球贴近小铅球,并且保持平衡状态的目标。
然而随着两个太监从扭秤两侧移开,小铅球立即开始不正常的扭动,不断地来回晃动,而金属线上小镜子所反射出的光点也随着小铅球的运动不断移动。
朱高炽的心一沉,他意识到自己的计划出了问题。
朱高炽立刻叫来几个眼神好的锦衣卫,让他们观察小铅球的运动轨迹,并记录下每次运动的时间和光点的位置,经过一番研究,朱高炽得出了一个结论:小铅球的运动轨迹是不规律的,肯定有干扰因素出现,他们需要重新设计实验方案。
或者说,因为有人的干扰因素,导致了地面的波动,暗室里的器材架子稍稍颤动,两个小铅球就会跟着不正常摇晃。
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也许真相另有隐情。比如,这个金属线本来很稳定地悬挂着,但由于受到两个太监活动时带起来的气流影响之类,导致变得不稳定了,进而以至于使得两个小铅球的运动轨迹也跟着发生了改变…
总之,想搞清楚事情原委,还要找到那个“干扰因素”才行。
接着,朱高炽又做了一点改进测试,他指挥锦衣卫们将其中一颗较大的铅球,用一块板子固定在小铅球附近的位置上,然后又在另一侧也如法炮制。
然而,两个大铅球固定住了,小铅球却毫无动静,金属线上铜镜所反射的光点也是如此。
见状,不管是朱高炽还是朱棣,都觉得这个所谓的“万有引力”实验,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毕竟如今虽然不是完全按照姜星火所说的实验步骤来,可两个大铅球、两个小铅球、金属线、小镜子,一应俱全,而光点纹丝未动。
所以说,很可能这个所谓的“万有引力”压根就不存在。
想到这里,朱棣的朱高炽的心情,却有些趋同地复杂。
两人作为大明的统治阶层,是坚决维护皇权的存在,当然不希望有个什么“万有引力”、“日心说”蹦出来,把传统的天人感应观念给动摇,以至于影响皇权。
但同样,还有一层微妙的心态,那便是两人其实同样也不太愿意去相信,从来没有出错过的姜星火,这一次会出错。
而实验的成败与否,无异就是验证这个结果的直接体现。
旁边的三皇子朱高燧看了半天,又见父兄都不言语,不禁忍不住对朱高炽说道:“大哥,这是在搞什么名堂?”
“看不懂就别管!”
“看不懂就别管!”
朱棣和朱高炽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朱高燧缩了缩脖子,躲在了他爹后面。
朱棣双手拢在袖口里,没好气地瞪了一眼傻儿子。
老大能文,老二能武,老三能吃。
朱高燧除了这张嘴不吃饭的时候比吃饭的时候还严实,显得有几分守口如瓶办事牢靠以外,单论脑子怕是跟他二哥一个水平。
小时候勋贵子弟凑到一起上学堂,这俩一个倒数第一,一个倒数第二。
等朱高煦不念了,朱高燧就成了永远的倒数第一。
看着讪讪的三弟,因为实验失败而稍有急躁的朱高炽一时反而觉得有些懊恼,转而耐心对朱高燧解释了片刻。
“大哥,你这法子虽好,可是板子上的大铅球放在固定的地方不动,不就没办法起到你说的效果了吗?毕竟,小铅球的什么引力移动,就是大铅球引起的啊。”
听了大哥的解释,朱高燧努力睁大眼睛说道。
“那怎么办?”
朱高炽站了半天,此时体态痴肥的他稍有急躁,便有些头晕目眩了起来。
见状,两个服侍他多年的太监,连忙一左一右地架住,随后又有锦衣卫送来椅子让他坐下歇息。
朱高炽也是有些无奈地指着两个贴身太监道:“他俩已经是最灵巧的,平素走路办事都是轻手轻脚的,饶是如此,只要人进去,这暗室里不流动的空气都会扰动起来,地面也会有轻微的震动只要有这些动静就测不准了,而若是换了其他的锦衣卫进去,恐怕动静更大。”
“那该咋办呢?”朱高燧道,“难道就这样搁着不弄了?”
朱高炽叹了口气,苦笑道:“先让我想想,然后待会再试一下吧,若是还不成,我再想别的法子。”
朱高炽说完就摆了摆手,那两个太监赶紧退了下去,走到暗室前,等待大皇子的命令再继续按照之前的步骤操作。
朱棣则在旁边慢吞吞地踱步思索,脸色微微有些阴晴不定,显然也正在烦恼。
片刻过后朱棣突然停了下来,看向朱高炽道:“姜先生当时,做的步骤是不是并非如此?这两个大铅球,该说如何处置才妥当?似乎不是用人来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