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希望在其他方面坑点钱,支持rka的宇航事业吧。
“天哪,我浪费了多少时间,苏卡!布列特!”
莫斯科国立大学,瓦列里翻阅着华国已经公开的三进制基础电路与程序设计教材,惊喜的同时也在懊恼。
他一直不问世事,错过了宝贵的时间,竟然没有第一时间阅读到这些。
还有新远和黄河半导体不断刊发的各种期刊和学术论文,虽然都是基础部分但已经能让人欣喜若狂,让人知道三进制的未来一样广阔!
和他差不多反应的还有几个年龄相似的老头,他们都是当年参与了联盟三进制计算机技术研究的研究员,尚存于世被集中到这里。
在场的还有欧洲和阿美的集成电路与软件专家,他们也是想要从露西亚这里寻找突破点。
瓦列里用了两天多时间粗浅的过了一遍对外公开的三进制芯片成果,这可比他闭门造车强的太多了。
他感慨道:“要不是更进一步的内容都在华国的航空航天发展学报上,我还想一直看下去,放弃三进制研究是露西亚最错误的决定,我们应该继续下去的。”
一名来自德国的半导体专家点点头,他私下里也喜欢折腾一些其他进制的电路,对三进制芯片的出现很惊喜。
“即使是已经公开的内容,三进制芯片也足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了,它的意义不亚于集成电路的发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突破。”
“可是据我所知,诺贝尔奖评定小组还在纠结谁才是发明者。”
瓦列里发现这些期刊里很难找到具体的主导人,大多都是实验室团队,可如果是这样那每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只能发给3个人,得发好几年,估计他们也在忧愁呢。
这时,来自阿美的官员发问了。
“瓦列里教授,让我们回到正题,您觉得黄河半导体的技术路线和你们的研究路线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
瓦列里迟疑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摇摇头。
“我无法做出判断,虽然都是对称三进制,但是联盟的研究还在早期,没有进入集成电路阶段,不过我认为当时的方向是正确的,潜力不亚于他们。”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绕开这些专利,或者说弯道超车?”
“不能,一些基础部分是很难绕过去的。”
对方遗憾地摇摇头。
“这太糟糕了,看来只能寄希望于施压能不能带来一些突破口了。
但是瓦列里教授,我们依然会资助您的研究,希望有一天会有好消息。”
瓦列里:“那你们恐怕得加大力度,我已经快70岁了,不过我依然有信心继续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