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授权用‘山海’全力对这件事保持关注,但不能影响基地的正常运行,有需要就发展下一代超算,基地的芯片生产能力极限已经要到了吧?”
“没错,我们已经进入瓶颈期了。”
计算中心的负责人赶忙接话,抓住机会卖惨:
“自动化生产线最高只支持14nm,即使再怎么优化也没法带来显著提升,已经落后了主流的硅基芯片,我…我有一个提议。”
“请说。”
负责人鼓起勇气,咬牙说道:
“能不能先生产一批各类芯片作为储备,然后拆解现有的自动化生产线,然后投入资金吃透这项技术。
老板,这种只投入原料还能维持住极高成品率、体积这么小的自动化技术才是真正的宝藏,如果我们吃透它并应用在其他领域,产生的效益是不可想象的。
假如这项技术发展并应用在外星球的建设里,我们就能让机器自己制造机器,不需要投入任何成本就能快速获得大量工业基础,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这…再议吧。”
这样的想法林炬并不是第一次听到了,微电子部门分家前也早早提出过类似的意见,但当时需要的研究资金可是上千亿。
拆解现有生产线肯定能降低不少资金需求,但剩下的也绝不是一笔小钱。
暂时略过超算的事,林炬还是把目光转向了叶长思和谢廖夫:
“不过这件事也提醒了我们,我们也需要做好万全准备,防止可能出现的危险。”
谢廖夫:“除了核武器,我们能有非常强力的激光武器,或者等离子体发射器,几年以后它们的威力在太空中只会比核武器更强。”
“如果是真正的星际大战我们绝没有还手能力,而武器的威力与能量是挂钩的,能量释放多少取决于理论进步。”
叶长思想的更细一些,一边说一边思考:
“我们现在掌握的最强理论技术应该是弱力和微观引力技术,这两种技术理论资料都差不多了,都是人类最前沿的基础科学。
必须加快科研中心的进度,尤其是太空科研中心,尽快掌握这两项技术。
有了它们以后金属氢电池、量子纠缠同步通信、太空电梯等等都将迅速实现,这一次我们又有了300亿资金,全部投入进去吧!”
“那得催促一下月球。”
谢廖夫提醒道:
“得让他们的那些氢弹尽快都炸完,否则太影响科研中心建设了,相关的设备研究和制造差不多需要一年时间,今年之后月球上就不要有核弹爆炸了。
最好以后地球周边也不要有核弹爆炸,这对于航天器和微观实验的影响很大。”
林炬点点头,很认可这些意见:
“这些都加入到原本的计划里,现在最要紧的是还有10张a级卡,我们得想想怎么用,哪些部门最急需人才,要新增多少a,多少a?”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