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最终马师爷还是说服了张宗贤,不过张宗贤也给出了限制,在京城每发一两的票据就要准备相应的储备金,总号只会按照京师分号的库银给予相应数额的票据,
京师分号也不从事贷款业务,只允许进行银钱汇换。这钱银汇换的利润可不小,百姓将手里的散银,杂银汇换成纯银和票据,是要收手续费的。这一片的利润足分号在京城的开销了。
先搞汇换业务积累百姓的信任。等张宗贤官做大了,再开展其他业务。
总号还会额外给分号十万两票据,作为京城分号的建设资金。这也是为将来做准备。
张宗贤计划在京城建一座水泥打造的金库,整个金库陈回字形,最中间是金库,而外围的四个面将全部建成,类似于前世银行的柜台。人员出入则是通过地下通道。
说是金库其实就是一座小型要塞,另外张宗贤还让马师爷,将自己带出来的卫队带走一半。作为金库的守卫人员。等回到葭州还会给京城分号安排学派弟子过来。
另外也让马师爷在京城挑选一些孤儿之类的送到立法学派来学习。
等张宗贤回到葭州已经是五月底了,此时的草原上,顺义王已经解决了素襄,并且召集了剩余的十个万户部商议共同进攻河套。
然而分裂已久的土默特各个万户部,各有各的打算,有些万户已经投靠了林丹汗,此时就想看顺义王的笑话,有些部落的草场与河套并不相连,不愿意为他人火中取栗。
最后只有河套接壤的大成台吉万户部,达拉特万户部和顺义王本部愿意出兵进攻河套。
两个万户和顺义王本部最多可以凑出五万骑兵,这还是将所有部落的男丁都算上了的,毕竟只是一个冬天两个万户部就被消灭了。
顺义王不得不全力应对,而且还得是到了秋天才能出兵。
在归化城做买卖的不止是太平号一家,太平号撤出后,调查科的人自然就用其他家的名号,继续留在归化城里探听消息。
鞑子完全没有什么保密意识,本部骑兵的百户千户,喝多了到处吹牛。很快就打探到了顺义王,计划在秋天进攻的消息。
拿到调查科报告的张宗贤,在询问过两大弟子的意见后,决定先静观其变,优先保证定居点完成粮食收割,鞑子能集中人马过来进攻也好,省的拉长补给线。
在秋天到来前,还可以再训练几支部队出来,计划用守备前卫基地的四个步军团,为骨干在新建四支骑兵旅。
这四支骑兵旅无需训练骑军冲击等骑兵战术,只要会骑马就可以,作为可以快速机动的步兵旅来使用。
等秋收后,定居点的青壮就会被组织起来,进入前进基地,代替原先的守卫。那时候可用于机动作战的兵力将达到,九个旅四万多人。
就在张宗贤去京城的这段时间,先前许诺给士兵的免税土地,在朔方城建立后,陆续都已经发放了下来。因为招募的士兵很多都是延绶镇军户家的少年。
都没有成家,拿到土地后自然是交给家里人耕种,这就导致大量延绥镇的军户拖家带口跨过边墙,前往朔方城附近的定居点定居。
而立法军不停的以太平号的名义招募军户中的少年,每一名被招募的少年都会得到五十亩土地,这让原本给世袭将官当佃户的军户们,毅然决然地离开边墙前往朔方城定居。
先是无地的军户逃离边墙,接着家里有几亩的军户也开始逃离边墙,这让延绥镇上下终究是察觉到了不对。
虽然调查科极力掩饰朔方城的存在,但是终究动静太多,知道的人也太多了,延绶巡抚衙门和延绶总兵府收到下面人的汇报后,也是惊惧不已。
河套发生的事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一个商号竟然打败了鞑子在河套建城了。
虽然这个商号的背后有一个知州做靠山,但是他们一个巡抚一个总兵,可比知州大多了,想都没敢这么想。
两人也有很多的疑问?张宗贤既然有这样的实力,为什么不直接造反呢?或许是学太祖皇帝搞“筑高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一套。但也不像啊!
为了防备张宗贤真的要造反,两人开始安排手下调查张宗贤的所有产业,王总兵负责调查边墙外,胡巡抚负责调查边墙内。
俩人的异动很快就被调查科的人察觉。即便发现了两人的异动,张宗贤也没有什么办法好应对的。
只能写信给马师爷,让他在京城注意拦截这两人的上奏。另外让调查科的人准备好,实在不行就制造一场兵变,乘机宰了两人。
延绥镇的王总兵和胡巡抚汇集俩人收集到的情报后,这才发现张宗贤的太平号根本不是在赚钱,而是在生产钱。
虽然大明自有国情在,是个商号就敢发行票据,但是这些票据流通不高,而且都是以各个商家的信用做担保。
哪像太平号的票据,在西安都可以花出去,百姓用得也多,制作精美耐用,防伪技术也是独一无二。
胡巡抚草草计算了一下,太平号至少发出去不下两百万两银子的票据。还有那些小额票据具体发了多少只有太平号自己知道。其中肯定虚发了不少的票据。
不仅是票据,太平号的粮栈还垄断了,葭州乃至半个延绥镇的粮食生意。百姓都愿意卖粮给他们。致使原先做粮食生意的商家只能向太平号买粮。
王总兵则是认为要拿下鄂尔多斯部至少也得三万边军才行,要彻底占领鄂尔多斯那至少得十万大军。即便那张宗贤练的兵枪炮犀利,粮饷充足,那也得至少五万大军才行。
要说养军的粮饷,光是太平号就能养活整个延绥镇的边军,这还不算张宗贤掌握的羊毛作坊和马市都是日进斗金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