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球上建造基地难度非常大,主要原因是温差特别大。
最高温度则取决于日照和地形,通常在日间阳光下可以达到127c左右,而在夜晚则可能降至-173c,甚至更低。
这个低温,如果学过材料学的就会明白,如果在上面建造基地,光材料就受到限制。
比如采用一般的钢材,很容易发生脆断,或者性能大大降低。
所以,一切承受力的钢材只能是低温材料,一般碳钢就不行。
“这个温度差太让人头疼了!”
空间站上温差也大,地球近地轨道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取决于很多因素,例如日照时间、地球的大气层、太阳活动等等。
一般来说,在地球近地轨道上,最高温度可以达到约121摄氏度,最低温度则约为-157摄氏度。这些温度是在没有任何遮挡物或防护的情况下测得的。
但是,空间站绕地球一圈的时间为大约90分钟,准确地说是每一圈约为87.6分钟。
这意味着它每天绕地球飞行15.7圈,每小时大约绕地球飞行约28,000公里,以时速约28,000公里的速度在轨道上运行。
星环空间站的轨道高度约为420公里,它需要绕地球高速运动,以维持在轨道上的稳定性和速度。
虽然它温差大,但冷热交替非常频繁,实际情况下,温度要少许多。
温度最高时,就是太阳风暴那时候的正面辐射,也是最危险的时候。
所以,在空间站外活动,如果正值太阳风暴,或者宇宙风暴最激烈的时候,最好不要舱外活动。
就算舱外宇航服能够抵抗,但万一出现危险呢。
而在月球上,与空间站的情况不一样,也与地球情况完全不一样。
这个不一样,就是月球上长日长夜!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一致,一个月球日为27.3地球日,因此每个月球白天和黑夜都持续约两周。
两周呀!
这时间段太长了。
别说月球了,如果地球两周时间处于夜晚,就跟南北极一样,温度非常低。
好歹南北极还能被太阳照射到吧,最低温也是零下几十度。
月球不被太阳照射到,而且月球没有大气层,没有类似地球上对流和辐射的机制来传递热量。
不像在地球大气层中,大气层能够吸收地面的热量,并将其散发到空气中,维持着相对稳定的温度。
而在月球表面,缺少这样的机制,热量会迅速散失。
所以,当太阳落下后,月球表面将会迅速散发热量。
由于没有大气层,热量不能被保留,导致月球表面夜间温度急剧下降,再加上月球表面没有水分,因此没有蒸发和凝结等过程,这也意味着吸热和放热能力很弱。
所以,无大气层、长夜、缺乏水分,这三个重要原因是月球表面温度能够降到零下一两百摄氏度的原因。
同样的,也是温度能够升到一百多摄氏度的原因。
让沐阳头疼的就是温差太大,而不是无氧、无重力。
当然,如果把基地建造到地下,温差肯定少了许多。
但是,人类要出来活动和实验。
所以说,比较适合出来活动的时段,就是太阳降落后前半段时间,那会温度还不够低。
但太阳升起时,虽然表面温度很低,但光线辐射非常大,已经不适合出来了。
星海集团要登月,最好降落到月球背面,太阳刚刚降落没多久的地区。
至于各类机器人,必须能够承受高温和低温等复杂状况,无视温差。
设备长时间处于高温状况,对沐阳来说,它并不发愁,可以利用这太阳能来驱动和降温。
但长时间处于低温状况,只能使用本身存储的能量驱动设备和加热,如果没能源了,那就头痛了。
不管如何,两种情况都不是那么好解决。
“哎,搞月球基地,要做的工作太多了!”
沐阳拍拍脑袋,有些头疼。
如果他的想法被各国知道,就知道他的想法太疯狂了。
各国建造月球基地,也只是幻想而已。
而沐阳,他现在就是想真的干,而不是想想而已。
不知过了多久,沐阳的思路大概清晰了。
第一步,肯定是登月了,获取月球上的信息,找一处适合建造基地的地方;
第二步,在地球上选建造好一些基地模块,建造好之后,用空天飞机运输到月球上。
同时,在地球上研制各类智能机器人,比如挖矿的、碎石的、铺路的、建筑的等等。
从地球上运输模块的成本还是太高了,如果想建造大型基地,还是依靠这些智能机器人。
第三步,基地模块运输到月球上后,就命令这些智能机器人开始挖地下洞。
星海集团的第一个基地,最好还是建造在地下,等到条件成熟后,然后慢慢地向地面发展。
做好以上三步,再细分下去,沐阳发现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
公司目前发展的智能机器人,智能程度还不足以在月球上自动运行。
另外,机器人需要做好抗高温和低温的保护,需要重新设计,结构就复杂多了。
总的来说,想要搞月球基地,路还非常长,但好歹有了基础。
沐阳理清思路后,今天不想了。
曾经有熟人问他,为什么星海集团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沐阳有时候对这个目标也很模湖不清,但内心非常强烈,好像系统在引导他。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他不搞,估计人类在百年内在太空发展上很难有大的突破。
既然他有能力,那就做这个先驱,他本身也很好奇,对星际旅行有着强烈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