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正格的,霍司长帮忙给弄回来的几处院落是真不错。嵕
逛之前,宁卫民的心里多少还觉得为了这件事欠下偌大一笔人情债有点冤枉呢。
他过去来这儿和古今文化协会交涉的时候,曾经走马观花的看过这里。
当时觉得不过也就仨院子嘛。
而且让古今文化协会占据了这么多年,都私搭乱建的不像样了。
实际上除了那江家住过的四合院算是个正经的房子之外。
其余那一处戏楼,一处花洞子,都是原有基础改建的简易房,毁坏比较严重。
就是恢复旧貌,用处好像也不是很大。嵕
所以宁卫民之前一直认为自己替老爷子弄回来这些房,顶多也就是给老人一种心理安慰罢了,实际意义不大。
但这回他跟着康术德溜达着再看却不一样了,他的想法就完全改变了。
要知道,他今天在这儿专等瓷器入库,有闲心也有时间,能够看得更仔细。
另外,对马家花园的过去有着充分了解的康术德,无疑也是最佳的导游。
从老爷子的嘴里,他对马家花园的旧日生活,和这些具有补充和辅助功能的建筑有了更多和更深入的了解。
也就越看就越能体会到这几处房产的妙处,渐渐地开始庆幸。
认为多亏及时收回来了,否则真的错过去,自己日后才要后悔呢。嵕
先说那江家的小院,房子的建制和规格上也就罢了。
中规中矩的一个民居四合院,各方面都和宋家住过的小院差距不大。
特别之处,倒是原先学西洋建筑的江先生,当年有空闲的时候,喜欢为庭院造景。
尤其喜欢用汉白玉的材料,亲手做一些西洋石雕,也称胡人像。
有些至今仍然留存在园中,就像园中花坛的四周浮雕就比较罕见。
宁卫民仔细一看,竟然都是胡人骑狮,胡人骑像,这属于江家住的院子特别的地方。
还有个角落里的石头灯台,更是令人看了啧啧称奇。嵕
因为那已经不是传统的欧洲胡人像,而是穿着西装礼服的近代欧洲洋人像。
宁卫民还没见过这样的东西,这完全可以说,是体现了民国时期中外交流的新背景。
但这还不算什么呢,因为从老爷子的口中宁卫民还得知,在北平沦陷时期,为了辟邪,江先生一度还创作过一个真人大小,蛇发女妖美杜莎的全身像。
不过也正因为雕像太过惟妙惟肖了,那女妖弯曲的卷发上爬满了尖牙利齿的长虫。
有的长虫还探出半个身子,张牙舞爪的,实在是可怖。
到底能不能吓着日本鬼子不知道,反正江太太先被吓得心神不宁了。
出来进去的看着实在是不舒服,于是院儿里没搁几天就使人把雕像给拉走了。嵕
后来听说是给弄到德国饭店去了。
大概只有洋人才不介意留着那样的让人毛骨悚然的东西。
听完这段典故,宁卫民除了哈哈笑,也不免心里一动。
觉得这两处并列的院子,今后要是维持一中一西的文化区别也确实不错,等于两种生活情趣就都有了。
这以后,自己要是住这儿和老爷子比邻而居,一人一套房,那可是挺美的呢。
其次再说说这花洞子,原本这是最让宁卫民失望的地方。
因为目前他所能看见的东西,就是一溜简易的排子平房儿而已,房顶都是瓦楞板和油毡的,门户矮的得低头才能进去。嵕
说白了,这里早就成了古今文化协会的库房和杂物间了。
所以一直以来,古今文化协会的人把什么破烂都往这儿弄。
破柜子、烂桌子、旧书报……
再加上年久失修,整个院子无论房里房外,地砖都没几处完整的。
唯一特别的,房子里面倒是有一溜儿长长的砖石砌成的台子,就跟土炕似的。
可经老爷子随口一解释,宁卫民就不这么想了。
反而跟他刚才看见假山底下的冰窖似的,又庆幸起来,稀罕得不行。嵕
敢情据老爷子说啊,别看这溜儿小房盖得这么丑啊,可花洞子的基础还在。
无论里面是三层厚的山墙,还是那一长溜的“盘龙炕”,还都是完好的。
所以要恢复啊也容易,依着墙后搭的这些破东西先都给扒了。
然后只要再把盘龙炕和炕上的烟囱给通了,花棚子用玻璃给搭起来,再铺上一层卷席就行了,什么不碍的。
而且由于现在作为主材的玻璃便宜了,要重新再修好,反而比起当年要便宜得多呢。
回头要能从黄土岗请个有经验的花把势来,利用棚内火炕的温度,不但能在隆冬培育出反季节的新鲜蔬菜,而且还能用火熏出反季节的美丽鲜花。
用这种办法产出的蔬菜就是过去所说的“洞子货”,主要有黄瓜、扁豆、茄子、韭菜等品种。嵕
用这种办法产出的花卉就是京城著名的“煻花”,有叶菊、牡丹、碧桃、水仙、玉兰等二十多种。
过去的马家,冬天不但有鲜果、鲜菜可食,堂前的鲜花也是一年四季不断的。
尤其是花洞子培植的“龙须牡丹”最为有名,一年可开两季。
不像洛阳牡丹,一年只有一季花开。
没的说,经过老爷子亲临现场绘声绘色的描述。
在宁卫民的脑海里,过去马家的盛景,越发的清晰和完善起来。
他大有孙猴子发现了“水帘洞洞天,花果山福地”的感触。嵕
一想到自己以后也能够有这个福气,享受冬天自家产的鲜花和鲜菜了,他就美得要冒鼻涕泡。至于最后,真正让宁卫民心潮澎湃的还是得说那戏楼。
这个戏楼尽管已经被魔改的面目全非了,变成古今文化协会的办公楼。
而且多年以来历经风吹雨打,戏楼的外貌已经被岁月腐蚀,显得陈旧不堪。
但话又说回来了,这座戏楼高度足有八九米,总共三层。
从外面看去,飞檐高挑出屋脊之上,在一片平房中突兀耸出,依然有股子迥然不群的劲头。
而且宁卫民跟着康术德走进去之后,发现里面变化还不算太大,基本上是可以分辨得出旧日的模样。
在老爷子指引下,原有的前台后台、上下场门的位置,仍能找到。嵕
抬眼望去,飞檐立柱、彩画合玺,虽然已经斑驳,可凭着痕迹分辨,无一不极尽讲究。
但最牛的还得说原有的那个大舞台。
那台子的高矮能与一个成年人的胸口平齐。
锣鼓家伙是可以摆在在台下口的,还可以挂上纱帘相隔,说起来比京城有名的广和楼戏园子还讲究。
虽然宁卫民蹬上舞台的时候,只觉得木板已经不很平整,脚跺上去是“砰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