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重、归有光、邬春阳和再次被强拉上的徐恩增,同李副部长走向社会部的办公地点,路上左重问了对方一句。
“李先生,日谍接头人和用电情况查得如何?”
上一次的讨论中,邬春阳提出日谍的接头人需要给引导设备的电池充电,以及对方不清楚驻地要害部门位置、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这三条推论。
李副部长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扫视了周围一圈,确定没有闲杂人员后,小声通报了调查进展。
“驻地以及周边城镇近几年发展的不错,大部分作坊都安装了发电机用以加工物件,有条件给电池充电的人很多,经过我们初步排查,暂未发现可疑人员。
至于没有长时间失踪,生活且出入过边区,同时不清楚机关位置的人就更多了,商人、普通百姓、学生全都满足这些条件,根本无从查起。”
左重听完苦笑,看来发展的太好也不是好事啊,如果放在几年前的驻地,从用电入手估计一查一个准。
那时候除了少数军政机关,民间就没有电力需求,发电机这种高端玩意数量很少,顺藤摸瓜找人很容易。
说话间,几人走进上次来过的小院,院子里有数十人在三局一科的窑洞前排队,这些人手里拿着文件,互相小声说着话。
“李先生,这是?”
“徐组长,咱们进去说。”
左重不明白这是在干什么,好奇的问了一声,李副部长没有回答,抬手邀请国府一行人进入窑洞。
客随主便,左重跟着对方走进屋内,发现里面的陈设有了一些变化。
原先整齐排列的桌椅被清理一空,入门后首先看到的是一把孤零零的椅子,椅子的正对面横放着一张桌子,房间最里面还摆了几个长条板凳。
除了没有手铐脚镣和刑具,这是标准的审讯室布局,看来外面排队的人,就是二次甄别后的那81个嫌疑人,只是为什么不直接抓人,反而任对方自┴由行动,左重有点不解。
屋里此时还有两个人,罗永英和一个男性八路干部坐于桌后,桌面上放满了档案和卷宗,两人表情严肃,一副生人勿进的摸样。
“请坐,徐组长。”
李副部长招呼归有光三人在长条板凳上坐下,自己则和左重坐在了一起,待众人坐定后他侧头介绍起情况。
“按照上级的命令,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得限制这些嫌疑人的自由,也不得大张旗鼓进行审查,以免引发恐慌。
小罗同志想了个办法,以汇报营救慰问团行动为由将他们请到这里,汇报中有我们设计的几个问题,可以与从知情人口中得到的情报进行对比。
我需要提醒徐组长一句,你们不能参与询问,更不能同嫌疑人交流,若有什么需要问的,可以通过我转达给小罗。”
说着他递来一份卷宗,里面只写了几十个人员的名字和侧面调查记录,并没有履历等详细情报,地下党在这方面还是很谨慎的。
左重接过卷宗看了看,点点头表示同意,自己等人的身份实在敏感,若直接盘问地下党人员,会引发严重的政┴治问题。
现在边区的中高层干部,每一个人都跟国府有血海深仇,要是知道果党的人“审讯”自己同志,后果将不堪想象。
不限制嫌疑人的自由也可以理解,毕竟西南和驻地某个时期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此事倒是不便深谈,总之不能将审查扩大化。
正说着,第一个嫌疑人进来了,对方在罗永英的引导下坐到椅子上,开始事无巨细地汇报营救过程,包括自己在行动中的表现,这是正常工作流程。
罗永英和身旁的同事一边听,一边在纸上记录,不时提出几个问题。
比如对方什么时间收到的消息,从何人手中接到的命令,前往营救和返回驻地途中的行踪等等。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对方在来驻地之前,以及停留驻地期间,有没有单独外出过。
如果有,外出时间至少要精确到年月日,被问话者还要在笔录上签字确定,以保证口供的有效性。
半个小时后,此人起身敬了礼转身离开,李副部长看向左重,左重轻轻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听出什么不对来。
对方的回答和知情人的口供吻合,虽然在某些细节上有出入,但这很正常,要是完全一致那才有问题。
几个月前干了什么,说了什么,没有人能全部记住,顶多能记个大概。
紧接着,第二个人来了,还是跟之前一样的程序,来人说,罗永英他们记录,左重和李副部长等人旁听。
时间一点点过去,很多嫌疑人被暂时排除了嫌疑,外面等候的队伍越来越短。
四个小时后,一个人走进屋里,大声喊了声报告,将昏昏欲睡的徐恩增吓得从板凳上蹦了起来,差点一p股坐到地上。
“延长县敌工部干事朱文林前来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