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文学网 > 都市小说 > 魏晋干饭人 > 番外 历练(三)

番外 历练(三)(1 / 2)

赵鸣鸣坐在人群之中,拿了一本白册翻开,一边等饭,一边和他们聊天,记录他们家里的情况。

这个村子不大,只有四十多户,此时家家户户都有人在这里,彼此都知根知底,村长也在此处,家里有多少口人,有几亩地,一问一着,很快就能把信息收集完成。

第二天再查漏补缺就行。

建国十七年了,第一代新生儿都长大成人,大多开始加入工作。

有的正好踏着十六岁这个底线成婚,已经是新手父亲或者母亲,所以每户家里人口都不少。

赵鸣鸣看完统计的册子,有一户人家,是建兴三年落户于此,当时只有一家三口,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他们家现在已经繁衍成一户十八口人。

两房兄弟年纪都不轻了,却至今没有分户。

赵鸣鸣很疑惑,一边询问他们家孩子的上学情况,得知不管男孩女孩,到年龄都能上足五年义务教育,便赞许的点了点头。

能够不拘着家中孩子上义务教育,这就是颇有远见的家庭了。

已经很有基层经验的赵鸣鸣知道,即便朝廷的义务教育不要束脩,也不要书费,可依旧有很多人不愿孩子去花费时间去读书。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认为读书是白费时间和精力。

因为读书五年,也只是认字和识数而已,既不能当官,也不能因此学得什么技能比别人更容易找到工作。

因为外面到处都是读过三年和五年书的人。

耕作、苦力、跑腿、伙计这些卖力气的工作并不需要人认字和识数。

在他们看来,孩子只要会走路就可以开始干活了,三岁拔草,五岁插秧是基本操作,七岁已经可以当半个大人使用了,十二岁放在他们那个年代,都可以说亲准备做父母了。

所以让他们把七岁的孩子送进学堂读书,就是在与家庭争夺劳动力。

他们不仅不能让孩子劳作,还得白费五年的伙食费,而且,读书除了束脩和书费外,还要买笔,买纸和买墨水,这些都是额外的支出。

算计着这些钱,他们便不愿意让孩子去读书。

义务教育宣传工作一直是各地县衙礼房的重中之重,每年为了让那些家长送孩子去上学,礼房和县衙的人是绞尽脑汁。

为了实现“不丢下一个孩子”的目标,每年礼房是兵家三十六计全都用上,跟家长们斗智斗勇,恩威并施。

前不久开学季,县衙里就枷了五个人,就是苦劝都不愿送孩子去上学,最后县令一恼,直接把人给枷了示众,最后还拉去修桥铺路,足足服了一个月的劳役才把人放回去。

那之后,许多犟着不肯送孩子上学的人才服软,即便不开心也会送孩子去上学。

赵鸣鸣此时就一边记录一边夸刘家有远见,“送孩子上学是对的,现在外面找工作,就是洗个碗都要问识不识字,会不会数数,有没有学堂毕业证。”

“都是跑堂的,读过五年书的就有可能升账房,升采买,没读过书,不识字的,进去是跑堂,出来的时候还是跑堂。”

一旁的村民们连连点头,纷纷应和道:“现在外头找工作难了,没上过学的吃亏,只是上过五年学堂的也吃亏,还是要有一技之长。”

最新小说: 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官术 2015:娱乐圈的玩咖巨星 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地平线上的庄园主 我没落网,凭什么说我有罪! 都重生了,我当然选富婆啦! 老婆入我怀 人在东京,绝世猛龙也怕柴刀 巅峰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