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常规版本,为了适应月球环境它做出了相当多的改进。
首先是电池进行了全面升级,因为月球的低重力环境将电池质量增加到了60公斤,并由于关节消耗能量大幅降低使续航时间增加到了10个小时,主要增加在了躯干位置。
另一个重大改进是为了抵御月尘对机械结构的伤害以及空间辐射,它被套上了从宇航服改进而来的防护层,并为了降低故障率和质量设计为不可拆卸。
同时四肢躯干部分因为无需加压大部分添加了硬壳支撑以增强防护能力,看上去没有正常的宇航服那样臃肿,耐用性也要强得多。
不过宇航服虽然不提供加压,但却保留了加热功能,可以为机器人保持零下80度到零下20度的恒温,这些电力由背部的电池包提供,既能保温也能充当额外活动所需的额外电源,所以“14”的整体外观其实和真人宇航员差不多。
之所以需要加热保温是因为二号机器人原本没想着在月球上用,它的系统并不能支持直面极低温,零下80度是简单改造以后的极限。
整个改造之后“14”的质量也才120公斤,而强大得多的勇士一号机器人重达300公斤,带上去太麻烦了。
“14”是一个需要保密的存在,出发前才了解到它的曙光三号乘组对它的了解也不算多,好在14是强人工智能机器人,它也不需要依赖人类的过度操控。
等曙光三号的直播结束,它就会被放到月球上进行各种测试以及探索工作,如果确实使用方便,就会尝试在月球建设的过程中多送一些上去,减少人员所需的补给。
但此次任务中它还有个功能是可以被真人同步操纵,留守在飞船内的丁继华可以通过vr穿戴设备来实时操控“14”,弥补不能下降到地面的遗憾。
这还是新远主动提出的项目,反正一台改造的二号机器人也不算什么,摔坏了也没关系,相反却能够让三名宇航员都能够在月表团聚,如果能够对外宣传的话一定是相当好的素材。
现在丁继华就是利用笔记本上的模拟软件进行练习操控,但因为不熟悉总是遇到莫名其妙的问题。
学历最高的方林看了半天也找不出个所以然,只能将这个问题先记下,等会传回地面问问。
他和丁继华都没有去过新远的基地,并不了解“14”到底有多强力,只是将其作为一个有些超前的测试项目。
7月2日晚,琼州。
雷亚纳·阿尔卡里带着阿伯航天局的一干人马降落在机场,林炬和佘院士都亲自到场迎接。
雷亚纳·阿尔卡里,阿伯前空军飞行员,现任阿伯航天局副局长,宇航员,不仅去过国际空间站,还多次担任过‘自麦加’号指令长,从去年末开始到国内接受训练。
他并不是唯一一个阿伯宇航员,也不是王室成员,但却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身份:阿伯首位登月宇航员。
和他一起的还有阿里·阿尔喀尔利,是一名早期就来受训的阿伯飞行员。
在所有受训人员中,阿尔喀尔利的综合表现并非最佳,但他有一个重要的优点:拥有极其熟练的中文基础,无论是汉字阅读还是交流都和国人一样毫无障碍,甚至带有河南口音。
至少当林炬听到“恁好啊”的时候要不是看到那张异域面孔,还真以为是位中原老乡。
雷亚纳和阿尔喀尔利抵达的第二天,他们就在琼州召开了一个简易的发布会。